1、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2、明主治吏不治民。——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3、治民无常,唯法为治。——韩非《韩非子·心度》篇
4、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5、治国之道,爱民而已。——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说苑·政理》
6、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7、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
释: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8、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释: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百姓只求能免于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而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朝政治家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释:法律的制定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必须执行;听取意见不是最难的,难的是见到实效。指凡事贵在落实。
张居正图源网络侵删1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1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1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1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1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16、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宋欧阳修。
释:上不能为国开拓利源,下不能使你们解除饥饿。我在喝酒,你们在吃酒糟,你们虽然不责怪我,但我的责任又怎能逃脱呢?
1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刘昼。
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1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1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2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
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王安石图源网络侵删2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清.程祖洛。
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22、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唐.陆龟蒙。
释:吴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丢弃国家,并不只因为西施胜过六宫嫔妃所造成灭亡的。
2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2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2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详尽啰嗦。
2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2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
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2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
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29、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30、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诸葛亮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