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战争与和平并存,而纵横家们则是这个时期中一支独特的力量。他们以机智、权谋和口才为武器,游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扬雄的《法言》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纵横家们的真实面目。
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是张仪和苏秦,他们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精通权谋与口才。张仪以秦国为舞台,凭借其外交才能和机智的策略,成功地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秦国得以各个击破。苏秦则以燕国为基地,凭借其卓越的口才和外交手腕,成功地组织了六国的合纵联盟,形成对秦国的围攻之势。他们的行动各自为战,却同时以游说之辞影响各国决策,从而在乱世之中独树一帜。然而,扬雄在《法言》中对纵横家和张仪、苏秦的评价并不高。他认为他们所行之事不过是欺诈之术,为圣人所厌恶。他说:“读孔子的圣贤书却行张仪、苏秦那样的事,怎么样呢?”他以凤凰和鹰鹯为喻,指出虽然子贡有着凤凰一般的叫声(指其学说),但却长着鹰鹯的羽毛(指其行为)。这意味着子贡虽然学得了圣贤书,但在实践中却未能完全遵循圣人的教诲。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这样一批纵横家?这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说起。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之间战争频仍。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需要寻找一种能够使自己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而纵横家们正是通过游说、外交手段和机智的策略,为各国提供了一种选择。他们通过控制信息流和影响各国决策,从而在乱世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然而,这种生存方式并不被所有人所接受。在一些人看来,纵横家们所行之事不过是欺诈之术,与圣人所教导的道德原则背道而驰。因此,《法言》中对纵横家和张仪、苏秦的评价可以看作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批评和反思。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纵横家们的行为归结为欺诈和背信弃义。事实上,他们在各国之间的游说和外交手段也是对当时国际关系的一种适应和利用。在那个时代,国际关系更多地依赖于个人之间的信任和交情而非国际法或条约。因此,纵横家们通过个人魅力、机智和策略来影响各国决策,也是对当时国际关系特点的一种反映。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纵横家们所取得的成就。张仪和苏秦的成功游说和外交手段不仅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今天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国际关系中,信任、交情和智慧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最后,扬雄在《法言》中所提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他说:“糟糕透了,这好比有着凤凰一般的叫声而长着鹰鹯的羽毛。”这句话让我们意识到:知识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学得了圣贤书就认为他一定会按照圣人的教诲行事。知识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互动,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