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相传为孔子整理篇,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给《尚书》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经此一事,书籍所剩无几。后被西汉学者伏生口述,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
《尚书》又可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堪称华夏文明的源头。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伏
Fusheng
生
伏生字子贱秦朝济南郡邹平人享年岁
中国汉代时期经学家。
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期间,伏生冒着诛死之罪,将《尚书》藏于墙壁中。秦末兵起,伏生带妻儿老小逃亡的路上,儿子护书被杀。后遇到寒冷天气一家人也舍不得烧书取暖。后来,刘邦平定天下,伏生归故里,取出壁中书籍,就剩28卷完整书籍。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得知伏生,便想让伏生进宫讲课,伏生那时已90多岁,没办法长途跋涉。于是汉文帝就派太常使掌故晁错亲赴邹平。听伏生讲课。
?
《典籍里的中国》由现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古今与先人对话的一档综艺节目。以话剧的形式展现,向我们展示了通过先人留下的典籍去品读典籍中的故事,先人的智慧为我们的今天创造了无穷尽的精神价值,生活财富。
《尚书》选作《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由倪大红老师演绎两千年前的护书人“伏生”护书的经历,并由伏生选择《尚书》中的两篇来进行讲学。
一篇是《尚书·禹贡》讲的便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三进家门而不入”治水13年,终于完成治水大业。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大禹定九州的故事。
意义: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
没有伏生,就不会有《尚书》没有伏生讲《尚书》书的价值就不会源远流长。伏生从小喜欢读书,长大了舍命护书。因为他知道这份价值不是黄金万两可以比拟的。它是华夏文化的传承,是治国安民不可缺少的方略。
虽然不懂,可它却无形中让人汗毛竖起,肃然起敬,它的磁场大于世间一切,让你不知不觉为它心动。迫切的想要了解太多。当年的伏生与10后的小朋友见面之时,它看到,它舍命护的东西在后竟然创造了无穷尽的价值。让人不禁潸然落泪。对文化传承做出贡献的人的崇高敬意。古老的智慧流传千古,后世永远受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