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从上百个诸侯国到最后秦灭六国一统天下,足足年,上演了无数经典故事,无数经典战役。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时代。诸侯国之间你来我往,无时无刻不在壮大自己,稍有不慎就成了壮大别人的养料。
春秋战国
一、春秋争霸开端从周幽王被犬戎一刀送上西天之后,周平王迁徙至洛邑,开启了东周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国已然不听话。不过深受周礼的教导,当时谁也没想过要把周天子甩掉,毕竟人家是正统的王室成员,所以既想当老大,还要名正言顺的当,就得搞一个合理的理由出来。
齐桓公的得力助手管仲表示:这个好办,于是弄了个“尊王攘夷”的口号,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权。
尊王攘夷、富国强兵
从此整个春秋时期的主旋律就是称霸,只要实力足够强大,就可以组织各国开会,成为周天子和诸侯国双重认证的霸主。但齐国这个霸主可以说是不真实,没什么大的战役,稍微有点水分,主要就是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小摩擦而已。
二、霸主与小国的博弈春秋真正的争霸开始于晋国和楚国之间。晋文公重耳62岁才继位,却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国,成为第二位霸王。不过战败的楚国并不服气,埋头发育,在35年后一举卷土重来,和晋国又一次大战,邲之战(今河南荣阳北)打响,成功复仇。在蜀之盟举行后,楚庄王成为春秋的第三位霸王。
画:古代战场
这对于楚国来说,也意味着从蛮夷走向华夏。当然,强大的晋国绝对是无法接受的,重整旗国又一次和楚国进行了大决战--鄢陵之战,晋国大败楚国和郑国联军,重新夺回霸主地位。晋楚之间的争霸,使得夹在中间的小国受尽了委屈,两边挨打,两边受气。最终宋国站出来,促使晋楚和解,共同成为当时的霸主。
晋楚之争
三、五霸之争与不同路线的演绎
春秋五霸众说纷纭,不同的史学家有不同的说法。
无论是《史记索隐》中的秦穆公和宋襄公,还是《荀子*王霸》中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乃至其他版本,都是史学家们拿来凑数的。
其他版本的史书
其中,秦穆公的实力倒没毛病,但他走的路线和中原各国完全相反,是西戎的路子,而且拿活人做殉葬品(他死时殉葬人),是其他各国是绝对接受不了的。
而宋襄公先是被楚国抓走,最后泓之战中“挂”了,还有作为殷商后代遗留的臭毛病(人祭),也不可能被尊称为霸主。
殉葬
还有阖闾和勾践,吴国是怎么起来的,是晋国为了牵制楚国培养起来的,越国是怎么起来的,是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培养起来的。虽然也不弱,但充其量算是春秋末期的两个小霸主,或者说是南方霸主。
四、大国灭亡与战争升级弥兵之盟没多久,楚国内乱后,楚平王这货一顿瞎搞,给自己搞出来的强敌:伍子胥。把人一家子给处理了。伍子胥逃到吴国,吴国趁虚而入,上越国捣乱,楚灭。但不久,吴国成为春秋史上第一个惨遭灭国的大国,而灭掉他的是越国。整个姑苏城被围困了整整三年,拒绝投降,城内无比凄凉。
吴国被越国所灭
整个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比如东方大国齐国兼并了30多个国家,南方大国楚国灭掉了40多个国家,西方大国秦国灭掉了十几个,中原大国晋国兼并了60多个,但基本都是大国之小国。像吴国这样的大国被吃掉,在当时是无比震撼的。
五、向战国时期的过渡
从此,灭国战争一发不可收拾,愈以越大,分裂逐渐朝着大一统的方向越来越近,历史也将来到更加残酷和混乱,历史也将来到更加残酷和混乱的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