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中的传世宝典。在日常生活中,想必大家对这几个词耳熟能详,但是,大家知道“四书”、“五经”具体包括哪些典籍吗?知道他们的来龙去脉吗?知道它们的具体含义吗?可能我们从教科书上得知的仅仅只是科举考试的主要用书吧,甚至还被扣上“死板”的帽子吧。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罕为人知的“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四书”的由来
“四书”之名,始于南宋大儒朱熹把《论语》、《孟子》和《大学》、《中庸》汇集刊刻,问行于世,并称“四书”。其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文字简约含蓄,语言生动精炼,内容涉及文史哲、社会思想、文化教育和为人处世等方面,是圣哲孔子精神和风采的集中体现;《孟子》是孟子的讲学语录,着力阐述仁政理论,强调民心在政治、军事中的决定作用,其实想深邃,词锋犀利,譬喻精辟,气势如虹;《大学》和《中庸》都是《礼记》中的篇章,作者分别为曾参和子思,讲的是思考宇宙哲学、认识生活现象、培育人格修养的探索社会规律的道理。
四书“五经”的内涵
“五经”是儒家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他们都经过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儒家本有六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使《乐经》失传,只剩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本,遂有“五经”之名。《诗经》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总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相传也有孔子编定。它涉及的历史上至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保存了不少具有很高历史和思想价值的材料。《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汇编。《周易》是占卜之书,广泛记载西周社会的各个方面。《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鲁国历代史官,后经孔子编定,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年),下到鲁哀公十四年(前年),内容包括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文字简略,多寓褒贬,意在劝善惩恶。《春秋左氏传》(即《左传》),相传是为解释《春秋》而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五经“四书”、“五经”是千百年来历代读书人从事政治活动、文学创作的基础文本;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四书”、“五经”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修身立德至此,想必大家对“四书”、“五经”有了全新以及更深刻的认识,对这些文化瑰宝可不能再有“误读”或“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