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前言:
青铜器作为商周时期最为重要得物质文明成果,其凭借着精美玄异得纹饰以及庄严中透着怪诞的造型,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占据者不容替代的位置。在史学研究中,一直将青铜器视为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奴隶制的标志之一,其作为奴隶社会的文化象征,是奴隶主们用来纪念自己的功绩,塑造仪仗的重要工具,上面记述着许多当时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其次作为精美的上流社会工艺制品,又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工艺和艺术的巅峰造诣。
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又以其精湛的冶炼技术为基础,辅之以极具特色的造型与纹饰,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些造型与纹饰一方面是青铜器的装饰,其次也是商周人对于其世界的观察与描绘,是他们精神世界里宗教、自然与社会的具现化。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所说的:“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征的东西。”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常用的素材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一般装饰在器物的腹部、颈部、盖部以及足部,常见的素材有
1、动物形态的纹饰
例如猪、牛、羊、虎等等,这些纹饰对于动物体态的描绘都非常细致,以当时的工艺来看堪称栩栩如生。这些动物纹饰在整体的装饰之中往往起到的是对于主体形象的装饰衬托之用。力求让整个纹饰体系显得和谐自然。当然也有由这些动物形象堆叠,反复组合而成的兽面形象的纹饰,一般研究者们往往概括的将他们称为“饕餮纹”。这种纹样最常见于商代以及西周的早期,是那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纹饰形态。其特征是横眉咧口,口中有獠牙或者锯齿形的牙齿,额头上有一对立起的耳朵或者大犄角,下边有锋利的爪子。其名“饕餮”来源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着饕餮纹,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又言报更也”。关于饕餮形象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由牛的形象演变而来,一种说是以虎作为参考。大多数人都认为其是商周时期先民们理想中的圣兽的多种缝合。饕餮是那个时期青铜器纹饰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纹饰。
▲饕餮2、龙形的纹饰
例如蛟龙、蟠龙等。龙纹是我国用于装饰的纹饰中流传时间最为久远的纹样。《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在青铜器纹饰的分类鉴别中,一切躯体狭长蜷曲的物体都被归类为龙类。青铜器上的龙纹按照龙的形态可以被分为爬行龙纹、交替龙纹、双龙纹、蜷曲龙纹以及夔纹。其中夔纹最具特色。《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描述“有兽壮如华,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通常在整个青铜器装饰体系中被用于装饰器物的颈部,环绕一周。
▲龙纹3、凤鸟形的纹饰
在《说文》一书的解释中,“凤,神鸟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与国海之外,见则天下大安宁。”,作为神兽,其特征是高冠长尾。而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装饰体系中,造型娇柔优美,高雅中透着华贵。在纹饰构图中大多对称排列。凤鸟纹作为纹饰最早出现于商朝晚期至西周。
4、植物装饰
花朵、纠缠的枝条等装饰图案在青铜器装饰中也较为常见。大多数图案与其他图案(如圆盘草图案、莲花曲线图案、四瓣图案、垂叶图案)一起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也有用变形的花草、鸟形的装饰,充满女性美。
5、人物纹饰
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装饰中,作为图案的人物并不多,但它们中的每一样都堪称是青铜器纹饰的典范。例如,东周时期的“嵌紫铜猎壶”以老虎、犀牛、野猪、狮子、鹿、熊、狼等动物的生动的形态与参与狩猎的英勇猎手的各种造型,形成了一幅人兽搏斗的装饰画。
▲人物纹饰6、几何纹样装饰
几何纹样在青铜装饰中并不少见,如云雷纹样、重环纹样、环带纹样、鳞片纹样、瓷砖纹样、偷曲线纹样等,都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见装饰。由于时代不同、器物不同、地域不同,不同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饰有的是几何图形自己之间的交叉运用,有的是几何图形与其他纹饰的结合。
7、综合装饰
在商周时期的青铜装饰中,出现了一些综合装饰手法。比如在装饰上,将青铜漆画、金银错、镶嵌铜、宝石套、钨壳镗孔、镶嵌玻璃、镀金等技法融为一体,这些技法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大大提升了装饰的整体效果。
商周青铜器装饰特点及产生背景分析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中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青铜器艺术从成熟走到巅峰的关键时期。在商代之前包括商代前期的中国青铜器制作的体积都非常小,质感也非常轻薄。在这样的载体上自然也不能有什么华丽的纹饰。在商代中后期随着冶炼工艺的提升,青铜器开始变得复杂华丽。在商代青铜器主要是用作祭祀,因此其上的花纹大多与祭祀内容有关。而在周代,随着“礼”这一概念的兴起,周代青铜器纹饰开始有自己的特点,庄重中透着大气,处处意图彰显宗室威仪。
1、青铜器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奴隶专制色彩
中国商周时代奴隶社会出于高速发展阶段,青铜器是奴隶主进行宗教活动,加强自身统治的重要道具,其上装饰的宗教意义非常重大。奴隶主贵族们在青铜制品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心血,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涵,意图将其作为他们地位与特权的标志。这样,青铜器不仅仅将占据多数的奴隶们“非人化”,也是统治阶级也就是奴隶主彼此之间比较财富,划分地位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青铜器上的纹饰随着奴隶主们对自己统治的神化获得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上面铭刻的动物,植物代表着自然力量对于统治者认同,是作为人的领袖与上天超自然力量沟通的使者,而上面的诸如饕餮,龙凤等又代表了神明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主宰人世间的生杀予夺,而获得神明认可的奴隶主也就自然而然地获得这份权力。因此,青铜纹饰对于先民的意义不仅仅是源于历史的遗留和集体无意识更是统治者刻意通过祭祀仪式和解释的结果。
2、图案纹饰大多是对称的式样
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要么是祭祀或者贵族生活的用具,使用者以及用途的特殊使得工匠在制作过程之中会极力追求青铜器形象的庄严神秘。因此使用对称就成了重要的工艺手段。其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采用对称的工艺进行制作更易于制作,达到工艺上的工整和准确。相较于商代简单的中轴对称,周代更是在这方面登峰造极,大量使用了更为复杂的二方连续的对称式样,产生了更为强烈的秩序感,不同阶层所能使用的纹饰也做了严格的规定。周代青铜器的纹饰经常使用反复的对称花纹来表现自然的秩序与规律,这种对称手法与周代一直所弘扬的礼制相吻合——即讲究等级与社会秩序,追求尊卑有别。这反映了古代艺术的形式与法则往往也是与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形态息息相关。
3、手法由陶器制作手段发展而来,并最后自成一系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装饰方法能够明显看出源于陶器的拍印手法,较为简单容易。而后期以及周代则采用刻花的手段,更为绚丽繁复。商代在刻花时大多采用主纹与地纹相结合,而西周则很少采用地纹。作为替代,西周时期的工匠往往选择在泥模上再叠加一层薄泥片再行雕刻。叠加的泥片上雕刻一般以云雷纹底,主纹突出,在细节不问辅之以线条刻画,以此产生近乎于浮雕的效果。这种技法在工匠中被形象的称为“三层花”。在西周之后,虽然后继者仍试图模仿这种技艺,但是因为长期战乱,西周青铜器上那种源于三层花的华丽绚烂,精巧雅致已经难以再次重现。
▲陶器结语
对于商周时代的先民们来说,青铜器上的纹饰从外在的载体到内部所具有的含义都是为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服务的。当时的社会迷信思想还非常严重,国家受到原始宗教,怪力乱神的影响,祭祀活动是整个国家政治与文化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务,也是统治者彰显自身统治行为的正当性的重要手段。青铜器则作为这类活动的重要用具而备受重视,无论是普通的贵族还是备受尊崇的王室都竭力完善其工艺,竭尽全力使其工艺华美,姿态庄严,以象征其权力的神圣不可侵犯以及王室贵胄本身的恢弘庄严。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观察与抚摸着这些青铜器上的纹饰,怪力乱神早已不在我们的考量当中。王室所谓的威仪也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它们作为艺术品与文物所携带纹饰不仅仅是统治者用于驾驭国家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是我们恢弘历史在当下一个重要的载体。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珍贵遗产。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所具有的严谨、华丽、庄严、空灵的艺术特征不仅仅体现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现了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技术工艺,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美学》
《吕氏春秋先识览》
《说文》
《山海经大荒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