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名相管仲那么强,为什么亚圣孟子看

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为什么这么伟大的人物,孟子却看不上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孟子是个自视甚高自信心爆棚的人,在他的眼里,除了孔子,就没有第二个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第二号人物,在他没有成为第二号人物之前,他的内心深处是想做孔子那样的圣人的。所以他说,自己出生在距离孔子不远的地方,孔子成为儒家的圣人,自己也要成为那样的人。不仅如此,孟子还有平治天下的野心,他想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变现,来实现他的王道理想。所以,在孟子看来,他的第一偶像就是孔子,因为,自生民以来,无有超过孔子的人,孔子就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因此,孟子认为,孔子第一,他第二,其他人都不值得崇拜!管仲纵然是有伟大的功绩,但孟子仍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2.孟子很有个性,孟子以滔滔雄辩著称。他的游说各国的历程,其实就是骂人的过程。在鲁国,他骂自己的学生没有提前到宾馆来见他,在齐国,他和淳于髡辩论,把淳于髡辩驳的体无完肤,在魏国,他骂了梁惠王不仁,骂梁惠王的儿子梁襄王不像人君,他骂农家学派,骂墨家学派是禽兽,骂杨朱是无君,反正孟子就是骂。对于管仲,孟子还是客气一点,没有骂,就是对他的成绩表示鄙视看不起,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态度了。毕竟他的偶像孔子,还是很崇拜管仲的。孔子曾经说过,要是没有管仲,那么我们到现在都还是野蛮人。

3.孟子到底哪儿来的自信,非要看不起管仲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段原文: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这一段比较长,我们就不再翻译了。大致的意思是说,孟子认为,管仲的成绩的取得很容易,因为那时候齐国很强大,管仲又执政好多年,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言下之意就是,要是让我去治理,我会很快就能把齐国推向王道之路,实现王道梦想。这一点,在孟子的文章中,经常会出现。说齐国是个大国,比较容易推行仁政,实现王道。这可能就是酸葡萄的效应吧!

4.孟子看不起管仲的真正原因在于二者的政治主张是完全不同的。管仲是法家任务的代表,他所有的措施,都围绕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的中心任务来进行的。他辅佐了齐桓公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而孟子,是最为反对霸道的。他一生最大的理想是反对霸道,推行王道。所以,纵然管仲取得了天大的成绩,孟子也不会对管仲有好评,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完全不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