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秋左氏传》
(一)《左传》的成书及其与《春秋》的关系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同为解释《春秋》的著述,但是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思想上、义法上,也表现在对历史事实的记述上。《左传》记述的大量历史事件或不见载于《公羊传》、《谷梁传》,或不同于《公羊传》、《谷梁传》,等等。不仅如此,《左传》和《春秋》在文字、记事上也存在着差异,就是说,经与传并不统一。
《左传》与《春秋》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左传》与《春秋》来自不同的历史流传系统。历史的流传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文字记载的史籍,一是口诵。上古没有文字之前,历史是以史诗的形式来传播的。这种史诗在《诗经》中还可以看到。史诗有一定的韵律,所以利于传诵。它通过巫等人的口代代相传,流传到后世。巫等用这些详实而生动的口头史料来解释国家、宗族历史中那些简略的记录,这些口传的历史同史册记载的历史有时并不相同,但又密切相关。这些口传的历史、史诗和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累积、再创造,事件的叙述也越来越丰言,越来越完整。大量的历史事件不见载于史册,而在民间流传,这是当时的一个特点。如郑子产、楚令尹子文、齐管仲、鲁减武仲以及齐桓、晋文的传说,在孔子时代已有很多,《论语》中引述孔子评论这些人的话语,以及弟子们询及这些传闻的问话,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正是如此,日诵的历史材料,便成为《左传》的主要来源。
当然,《左传》的成书也采用了大量的历史典籍,如《左传》、《国语》等所说的《夏训》、《周书》等。《左传》成书于战国,所以,它有可能参考各国的典藏。孔子以《春秋》来教学生,具体的历史解释和道德评判,却是“口受”而不载于书帛的。《左传》在成书时,或许也要参考这部分材料。《左传》在这样的基础上成书,自然比《春秋》要详赡、生动得多。
(二)刘歌与《左传》
《左传》是否刘欲伪造,《左传》书法、凡例、“君子曰,”是否刘欲增入,是近代学人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