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当初,燕王哙仰慕古人,诚心诚意禅位给燕相子之,没想到时代变了,人们不能接受禅让这种迂腐的观念,这场禅让最终导致燕国大乱,燕王哙和子之都被杀,燕国几乎因此亡国。从此,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禅让就此告终,直到曹魏和司马氏父子时才用禅让这个旧瓶开始装新酒。继承王位的燕昭王似乎也继承了上一代用人不疑的基因,而且他善于识人,重用乐毅等一大批人才,终于报了齐国几乎亡燕的仇恨,可惜天不亡齐,燕昭王不幸去世,继任者燕惠王昏庸狭隘,大约是父、祖用光了前人的遗德,祖先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他中了齐国的反间计而不觉,自作聪明地撤换了乐毅的职务,结果燕军的胜利成果毁于一旦,乐毅更是不得已逃往了赵国。中国古代的君主,昏君多,明君少;暴君多,贤君少。战国时代尤其如此,像燕昭王、燕惠王这样父贤子不肖的情况也多得很。李白诗云:昭王白骨萦蔓草,何人更扫黄金台。乐毅千古奇勋功亏一篑,有才能之人受制于庸君不得施展,而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君主对待人才更是变本加厉,令人慨叹!燕惠王以骑劫代替乐毅,兵败将亡,不禁既羞且惧,一方面自己嫉贤妒能无端罢黜乐毅导致燕军惨败,乐毅被迫流亡赵国;另一方面又怕乐毅为诸侯所用,或者借赵国之师伐燕,乃派人致信于乐毅,强言狡辩并指责乐毅。信中说,先王把全燕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大败齐国,替燕国和先王雪耻,天下为之震动,我不敢忘记将军的大功!因为先王辞世,左右误导我,所以我才派骑劫代替将军,主要是考虑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时休整,并共商朝政。不想将军误听传言,因此弃燕归赵。将军觉得这样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吗?乐毅写回信给燕惠王。信中说:臣不才,不能奉王命,以顺大王左右之心,恐怕伤先王之明,并害足下之义,所以逃亡赵国。现在您派人指摘我的过失,我担心世人不能体察当初先王收留并信用我的原因,不能体察我奉事先王的忠心诚意,所以冒昧给您回信。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把爵禄偏赏给近人,而是赏赐给功劳多的人,能胜任的人就举用他。考察才能然后授给官职的,是能成就功业的君主。而贤士衡量品行然后树立声誉。我看先王有超出一般君主的雄心大志,所以我借为魏国出使之机,投奔到燕国。先王选拔我于众人之中,任命我为亚卿。我又缺乏自知之明,自以为只要接受执行命令,就能免于罪责,所以直任不辞。先王又与我商议说,我跟齐国有积怨深仇,故而不考虑燕国的弱小,要把向齐国复仇作为我的志向。我回答说,齐国至今保留着霸国余业,又有多次作战取胜的经验。士兵训练有素,谙熟攻战方略。大王若要攻打它,必须与天下诸侯联合。联合诸侯,首先应与赵国结盟。齐国攻灭宋国,而淮北原属宋国的土地是楚、魏两国都想得到的地方,可以借此与之结盟。先王认可我的主张,就命我持符节去赵国,一切如计划那样顺利,我归国复命,随即大王发兵攻打齐国。靠着上天的庇护,先王的神武,黄河以北地区的赵、魏军队随着先王到达济水岸上,在那里攻击齐军,把齐国打得大败。轻锐长驱直抵齐国国都,齐湣王只身逃往莒邑,齐国的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齐器设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霸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认为自己的志愿终于得以实现,于是割地一方赏赐给我,使我得比于小国的诸侯。我听说贤圣之君,建功而不废驰,终能记载于《春秋》一类的史书上;有预见的贤士,得名而不毁弃,终被后人称颂。像先王那样报仇雪耻,攻破了万乘之强国,缴获了齐国八百多年所积存的珍贵宝物,功业可以说是非常辉煌了。等到先王辞世,还留下政令,指示执政掌权的臣属,修整法令,慎重地对待庶出子弟,把恩泽推及到百姓身上,这些都可以用来教导后代。我还听说过,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从前伍子胥的主张被吴王阖闾采纳,吴王带兵一直打到楚国郢都;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的建议而逼他自杀。吴王夫差不明白伍子胥的建议能昌大吴国,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中而不悔;伍子胥不能预见君主的气量抱负,因此壮志未酬被逼迫而死。免遭杀身之祸而建功立业,彰明发扬先王的事迹,臣之上计也。遭到侮辱以至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畏惧的事情。面临难以预测的罪过,把幸免于燕国的杀身之祸作为个人渔利的机会(指帮助赵国伐燕之事),这是恪守道义的人所不敢为的事情。我听说,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我虽然不才,但也多次聆听过君子的教诲。我恐怕您听信左右的谗言,不体察被疏远之人的行为,所以献上这封信把我的心意告诉您,希望您留意。于是燕惠王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遂往来于赵、燕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最后乐毅死在赵国。乐间在燕国三十多年,后来燕王喜采纳宰相栗腹的计策,打算攻打赵国,向昌国君乐间询问此事。乐间说,赵国是四战之国,所有百姓都熟悉军事,攻打赵国不可行。燕王喜不听,派兵攻打赵国。赵国命廉颇还击燕军,在鄗地把栗腹的军队打得大败,擒获了栗腹、乐乘。乐乘与乐间同宗,于是乐间也逃到赵国,赵国攻燕。燕国割让了许多土地向赵国求和,赵军才解围而去。燕王悔恨没听乐间的建议,而乐间已经身在赵国,就给乐间写信说,殷纣王时,箕子不被任用,但他敢于直言谏诤,希望纣王听信;商容因劝谏纣王而被贬谪,他身受侮辱仍希望纣王改弦更张。等到商朝民心涣散,狱中的囚犯纷纷逃出,国家已不可救药,两人这才辞官隐居。因此纣王有凶暴之名,而两人却不失忠诚高尚的美誉。这是因为他们竭诚为君为国。现在我虽然愚钝,但还没像殷纣那么凶暴;燕国虽然不安定,但也不像殷商亡国的情形。家庭内部有纷争,不尽述自己的意见,却去告诉邻里,这种做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而乐间、乐乘怨恨燕王不听从他们的建议,都留在了赵国,赵国封乐乘为武襄君。第二年,乐乘、廉颇为赵将围困燕国,燕国用厚礼向赵国求和,赵军才解围而去。五年之后,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派乐乘代替廉颇的官职,廉颇不服从,攻打乐乘,乐乘败走,廉颇也逃亡魏国。又十六年,秦国灭赵。二十多年后,汉高祖刘邦经过原赵国属地,问那里的人说,乐毅有后代吗?有人说,乐毅有后代名乐叔。于是刘邦把乐卿之地封赐给他,号华成君。华成君就是乐毅的孙子。乐氏家族还有乐瑕公、乐臣公,他们是在赵国将要被秦国灭掉时逃到齐国高密的。乐臣公钻研黄老之说,在齐国很有名气,人们称他为贤师。他的学术来源于河上丈人,不清楚河上丈人是哪里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教盖公,盖公在齐地高密、胶西一带执教,是齐相国曹参的老师。太史公司马迁说,当初齐人蒯通和主父偃在读乐毅给燕王的回信时,都曾不禁废书而泣。——千古之下的忠臣,蒙受如此枉屈之时,谁能不读此而落泪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