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春秋 >> 春秋推荐 >> 读春秋之点滴

读春秋之点滴

左氏之《春秋》,多次记载日食,只做天文现象。隐公三年,左氏记录了已巳,日有食之。也从侧面佐证了“左传”的真实性。

武姜生了二子,庄公和段,二子分克于鄢。庄公用计谋,共叔段自掘死路,计谋出自时机,庄公又毁母之言,其实,都是朝堂之上的需求,只以“孝”字掩人耳目罢了。颍考叔在中间做足了文章,一石三鸟。

古人阵前也讲究儒雅,一则围了东门,另一个是取禾而还,一礼还一礼,君子斗阵也是文绉绉的,不撕破脸面。

五月十七日。无风晴日暖意,可明日文菊入院,心里阴云密布,不知所以然,为之一叹。这一天,鲁隐公和宋殇公在清地会晤。

翌日,文章读到臧僖伯谏鱼。今山东省的鱼台,即是当年鲁隐公观鱼之地,棠邑,那里出美人,东郭姜即是一例。历时源远流长的,不只是一个地名的远古,还有其博大的文化内涵。

臧僖伯是鲁国的重臣,以“知书达理”扬名后世。

这一年,郑人来鲁国渝平,更成也。古人处处用字雅意,弃怨结好,说得这么平和气度,好胸怀。

这一天,是隐公六年,鲁国代周天子向四国购买粮米,这是合乎礼制的。鲁国会做人,一箭双雕。

周天子先索礼后告饥荒,本来是宗主地位,早失了脸面。郑国与鲁国未经周天子允,私下交换土地,周王只能默许。土地兼并,在春秋时期已成惯例,井田制遭到破坏,前因是周王朝失去了主导地位,经济衰竭,又无武力震慑,周王朝和井田制一并退出了舞台。以泰山之祊易许田,即是明证。

隐公九年。沉下心来读公元前年的老旧文章。遇大事艰涩事,总要沉心静读,以压焦躁之气,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一年,祝聃首次出场,日后逢战,竟然一箭射落周天子威仪。

这一天,在书页上留言,并加盖一枚红印。像一面猎猎展开的大旗,预示着一个女人的劫后重生。

次日。五月廿一日,小满。节气的天气,风和云淡,气色万千。闲窗下续读《春秋》,不负光阴,不负遇见。

读《春秋》,受益良多。各色人等,纷纷出场。郑庄公取地于鲁,以一己之力,俘获宋,卫,蔡军,善于审时度势,又集高超政治手腕,后世称之为“奸雄。”能在乱世中立足,皆为大才。一味愚忠,一味奸诈,都不是取世之道,人性两面,也是存世之本,无可厚非。可往往不能顾及左右权衡,执念一辈子才罢手。

春秋人物也多顽趣。颖叔考挟辀以走,看着就想笑,左氏文字活泼,斗趣。

也不乏华父督之徒,见孔父之妻,目逆而送之,好色心起,字里行间,如一幅画,痴心男子见一美妇,呆立扭首,欲罢不能。

书里的人事,起伏跌宕,展喜犒师,履士会之足于朝,彭衙之战,成了拜赐的笑料。也在闭合之间,我游走在字里行间,看古人的一言一行,颇多感慨。

春秋时,纯臣纳谏,不能不说藏喜伯,有其父之家风。也不失以信取义之人。季梁以信保国,郑公子忽以明志守其身,都是哲人。

春秋出美人,女人中也出狠角色。雍姞便是左氏笔下的狠人。用公子忽索财,又立其为君为她所用,名利双收,是春秋女人的好手段。

春秋笔端,也告知后来人,凡事不宜狂妄自大。蒲骚一战,屈瑕一战成名。但也是他走向末路的开端。狂妄骄躁,是人性的劣根,唯小心翼律,才能驶得大舟不覆。

也喜欢南宫长万的神力。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我靠,一掌而已,仇牧立刻领了盒饭。冯梦龙轻易不夸人,对南宫长万不啬重墨,“赳赳力绝伦。”之后,南宫长万避难奔陈国,二百六十里,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服气!也服气养由基的神射,是百步穿杨的鼻祖。后死于万箭之下,可谓痴于箭,亡于箭下,作为神射手,乃幸事。如将士,战死疆场,是一种莫大之荣耀。

也惋惜卫国人置鹤气。放弃了最后一搏的机会,共同承受最悲惨的结局。举国之人,逃亡存命者不过七百三十人,悲哉!

读《春秋》也知晓了,凡做大事的人,都不守常规章法。齐君姜小白,迫使鲁国杀纠,断其后路,了却齐国隐患,不循规蹈矩,处处以政治需求为要义。一千年之后,明成祖朱棣延续了姜小白之遗风,迁都北伐,披甲陷阵,成一代枭雄霸主。

读《春秋》之笔法,最服膺左丘明的伏笔。梁启超先生有言,左氏之书,其片段的叙事,虽亦不少,然大事,复溯源竟委,前后照应,使读者相悦亦解。真是左氏才有的传世伏笔之妙韵。

读《春秋》,逢于乱世,合上书页,司马迁的那句话,一言以蔽之,“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大到国家,小至贩夫走卒,都走不出司马迁这句话的概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