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是周朝的晚期。而战国时期则是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是春秋后期到秦朝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很多人只知道春秋战国,并不知道春秋和战国其实是历史上两个不同的时期。
春秋之名,得于孔子编撰的《春秋》,因书的记事与春秋时期历史阶段基本吻合,故名"春秋"。而战国之名,则是因为各诸侯纷争不休,导致战争不断爆发,因此得名"战国"。
春秋和战国都是周朝的后期,是由于周朝的军政管治权下放不当而演变成后来列国并起的时代。春秋时期比战国更为混乱,大小不一的诸侯国各自为政,互相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
春秋之后,就是战国。战国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强国相互交战的时间。战国时期的战争升级为封国间的相互兼并战争,以灭亡对方为目的,并最终导致一个统一国家形成。春秋时期的战争则主要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主要需求是领土扩张和掠夺称霸。
春秋时期是比较混乱的时期,大小不一的诸侯国各自为政,互相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而战国时期则是强国相互交战的时期,是封国间的相互兼并战争。两个时期都是周朝的后期,但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但很多人很难区分春秋和战国之间的区别。本文将从国家形态、军事制度、时间跨度、各国君主的称呼、战争规模和模式、名称的由来等方面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首先,在春秋时期,国家形态主要是由国都和若干野邑(原始的县)构成,这些县邑都是点状分布的。但是到了战国时期,这些野邑被郡县取代,呈现面状分布。同时,春秋时期没有国界线,而战国时期有国界线,这也是两个时期国家形态的一个重要区别。
其次,在春秋时期,当兵是国都人的义务,野邑只提供军赋。到了战国时期,国内适龄男子都有参军的义务,这就是战国战争动辄杀数万人的原因。
再次,在春秋时期,各国君主大都是“公”,而不是“王”。当时处于中原腹地的文明国家,多数还属于周王室分封的公族宗室,在东周初期,还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宗教礼法的束缚,依然以公侯自居,不敢僭越。而到了战国时期,大部分的诸侯国都以王侯自居。
最后,春秋时期的战争还是比较讲究礼法的,人口较少,所以导致其战争规模相对较小,所打的战役也比较小,当时的战争是以车战为主要模式。而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不断加剧,战争规模逐渐扩大,战争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步兵、骑兵等不同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