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的七。一个喜欢历史的理科生。
今天讲讲诸侯时代的最后岁月,历史上第一个“秩序”与“规矩”混乱的时代。
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一共二百四十二年,这期间,因鲁国史官(一般指孔子修订)著《春秋》,所以后人称之为春秋时代。
春秋时代,周王室已经不能号令天下,诸侯国内部,有什么问题;或者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争端,都需要霸主站出来调停或者说明其罪状出兵讨伐。
霸主大多是举行会盟或征服为主,成为霸主后,往往能够约束各方诸侯的权力范围,其他诸侯对霸主也有朝贡等礼节。
虽然霸主很厉害可以说是诸侯集团话事人,但仍不能“更姓改物”(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所以霸主对周天子仍需要表示尊重。
王室有难,霸主就需要出来“勤王”,当时文明程度较低的民族(戎夷)经常侵略中原诸国,这也需要霸主站出来抵抗,所以“尊王攘夷”是霸主的主要事业。
所谓霸主,论面子,是受到天子赐命;论里子,是其兵力强盛。再加上有信义,尊周公礼法,所以各路诸侯都表示信服。
所以,春秋时代的主旋律是争霸。但到了春秋后期的“吴越之争”,规则变了,勾践不想要夫差的臣服,而是想吞并吴国,所以吴国也成了当时第一个被灭的大国。
(越王勾践,春秋最后的霸主,背信弃义,其实是个真小人?)
春秋时代到了后期,不仅战争的规则变了,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形式也发生了改变。
郑国,子产“铸刑书”我国的成文法,起源很早,如夏朝的《禹刑》,商朝的《汤刑》到周朝的《九刑》。
但为了保持贵族阶层的权威性与神秘感,西周时期,“刑不上士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做法十分流行。
直到春秋末期,郑国出现了最早的法制改革,进行改革的这个人叫子产。
子产(?—公元前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字子国)之子,前年为卿,前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卒于前年。
他在执政期间,率先“铸刑书”,也就是将郑国的法律条文(“刑书”)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并公布于众,让百姓有法可依,不再屈服于阶级上的礼。
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直接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法家创始人。
齐国,田氏代齐田氏的始祖是陈国公子田完,因为陈国内乱,所以被迫跑路。当时齐桓公是被周天子盖章的春秋霸主,所以各国遭难的王孙公子都会去投奔齐国,田完被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因此定居齐国。
后来田氏救济难民,让利于民,普施恩惠,民心尽归田氏,田氏因而渐渐强大,强大后田氏逐渐参与到政治中,久而久之,田氏势力在齐国根深蒂固。
齐国最大的两大卿族高和国对田氏势力扩张而警惕,结果没斗过,在齐景公死后,田乞发动宫廷政变,灭高、国两家,而后另立国君,史称齐悼公。
到了第八代田成子,先杀悼公立简公,后政变废简公立平公,自此之后,田氏独揽齐国大权。
第十一代掌门人田和已经不满足于国相,于是将齐康公放逐于海岛,自立为国君,称齐太公。
公元前年,田和被周安王册封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
晋国,三家分晋晋国是四大国:秦、晋、齐、楚中唯一的姬姓国,晋国长期作为霸主,活跃在春秋的舞台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出现了六大卿族:魏家、韩家、赵家、智家,中行家,范家。
这六大家族在晋国都很有势力,而其中势力最大的家族是智家,这六大家族的最早的来源是晋文公姬重耳建立三军六卿的军政制度。
在公元前年,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赵氏,但智、韩、魏三家站在了赵这边,结果由于范氏、中行氏家底太过雄厚,四家的军队竟然没能打过。
最后还是范氏、中行氏狂妄地对晋定公发起进攻,走上众叛亲离的道路,因此被群起而攻之,六卿仅剩四家。
后来,越王勾践灭吴称霸,成为最后一位霸主,但晋国的执政的智氏看不下去了,智氏认为天下霸主本来是晋国,怎么能让南方小国称霸,实在是有损晋国体面。
于是,号召其它三家捐出土地扶持晋国国君,没了土地实力就会被削弱,三家都愿意,但智氏当时是晋国最大的氏族,韩、魏无奈只能献出土地。
但是赵氏回绝了,智氏没想到赵氏如此不听话,就起兵攻打赵氏,另外两家韩和魏担心赵氏灭亡后就轮到自己,于是两家联手站在赵氏一边。
三家联手打败了智瑶,灭掉了智氏一族,智氏的土地由赵、韩、魏三家平分,号称“三晋”。
公元前年,这一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从此韩赵魏作为天子承认的诸侯国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