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历史的记录,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专门记录各类历史事件的史官,而且这种史官大多都是家族时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传承,例如司马迁家族就长期担任史官的工作,正是有了这种传承,才让我国历史的记录非常丰富。记录历史我们的第一感觉肯定是要真实,文天祥就曾经在《正气歌》中提到过中国秉笔直书的传统“在晋董狐笔”,这种忠实记录历史事件一直被视为是我国史官的基本原则和传统。如果仅仅是在史学领域来看,我们的确是很重视历史,关于历史的记录浩如烟海,但是如果我们跳出史学的圈子,就会发现,古人传统的排序是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来的,经是排在第一位的,古代对于历史的记录很多都是要服从于更高的“经书”的。我们就从被文天祥赞誉的“在晋董狐笔”这件董狐秉笔直书这件事来具体分析一下中国历史记录的另一种传统,那就是史学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观点正确,而不是事实。(1)董狐到底直不直董狐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史官,周太史辛有的后裔,也是属于世代都有负责记录历史的职责,因为在史书上写了一句“赵盾弑其君”,而被后人当做是秉笔直书的典范。古文书写一向以简略著称,这里先要解释一下这句话,才能让大家明白为什么仅仅凭借这句话,董狐就能名垂千古,成为史学家的楷模。春秋时代的中国分为许多诸侯国,其中五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曾经先后称霸过,我们称之为“春秋五霸”,这五霸之中,又以晋国的实力最强,称霸的时间最长。晋国虽然实力最强,但是你也架不住会出现昏庸的君主,这么赵盾就碰到了一个非常昏庸的君主晋灵公,这个晋灵公可以说是各种坏事做绝,而赵盾当时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大臣,尽心尽力的辅佐君主,用尽全力做一个合格的大臣。就像纣王看不惯老是进谏的比干一样,这个晋灵公整天看着赵盾心里也是很不爽,于是准备杀了这个赵盾,省的自己做事的时候,老有人在耳边叨叨。这个赵盾不简单,当时也完全没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看到国君几次像弄死自己,干脆三十六计走位上,于是就准备逃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赵家人从大概从赵盾开始就比价注重保存自己,后面他的子孙还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应该就是秉承着这种一定要活下去的心态吧。这个赵盾刚一逃走,晋国就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晋灵公实在是太荒淫残暴,他的暴行遭到了下面人士的普遍反对,于是赵盾的族人赵穿就在桃园把晋灵公给杀死了,事情发生的时候,赵盾正好逃到了国境,还没有出国,这个小细节为日后埋下了伏笔。晋灵公一死,赵盾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回去了,没想到这个时候,董狐站出来在史书上非常郑重的写下了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就是著名的赵盾弑其君的故事,为什么说董狐很勇敢呢?这个时候的赵盾,你完全可以理解为曹操,当时的曹操完全控制了汉献帝和朝廷,如果当时有人敢说曹操的坏话,那肯定就是人头落地的下场。当时的赵盾就是曹操这个位置,这个时候史官董狐勇敢的站出来,在史书记载上说赵盾弑君,这样就把赵盾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当时弑君是非常严重的罪名,是非常不道德的,会被人唾骂很久的行为,明白了赵盾的地位如同曹操,你也就明白了当时董狐这么写,冒了多大的风险,所以董狐才被人称作是秉笔直书第一人。你有没有发现这件事有一个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漏洞,这明明不是赵盾杀了晋灵公呀,当时赵盾正在国境上,为什么董狐要写赵盾弑其君呢,这明显不符合事实呀。(2)两部唐书谁称雄前面说过赵盾当时的地位相当于曹操,董狐认为国君虽然不是赵盾直接杀的,但是第一这是赵盾的族人杀的,第二赵盾也没有惩治这个罪犯,第三赵盾身为国家“宰相”,当时还在国内,要对弑君这件事负责。如果当时赵盾已经逃出了国境,恐怕就不会背上弑君的罪名了,董狐这么做就是要把赵盾“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至于到底是谁杀了国君,这倒是其次。从这件事上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来,史官从一开始就不是以绝对的事实来作为自己的第一准则的,史官的第一准则是惩恶扬善,简而言之就是表扬好人好事,批判坏人坏事,正是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俱的体现。这种惩恶扬善的观念最极端的体现就是《新唐书》的编撰,这部史书的编撰,完全体现了史书的终极目的,一定要要明确的善恶观,一定要把坏人坏事尽可能的鞭笞。我国按照朝代的次序有着官方钦定的二十四史,这也成了我国历史最主要的底本和资料,每一个朝代都会为前代修史,最终经过官方确定,也就成了那一个朝代的历史。比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如此,都是后面的朝代为前面修史,这是中国传统的惯例,但奇怪的是在这二十四史中竟然有两部“唐史”,而且这可都是官方钦定的,绝不是什么个人的著作,并且这两部唐史写的都是唐朝的历史,时间完全重合,一个朝代为什么会有两部史书呢?这就要从《新唐书》的编撰开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因为我们现在的主要道德观的其实是在宋朝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思想上本质上是跟宋朝人保持一致的,你如果看宋朝之前的故事,可能感觉到很多事无法接受,但是当时的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就是宋朝重塑了国人道德观的缘故。为什么宋朝如此重视道德观的建设呢,因为宋朝之前的五十年是中国最混乱的五十年,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各种事情大家也都搞不清楚谁对谁错,这段时期被称作是五代十国。比如冯道这个人,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这么一个人有人说他好,也有人说他不好,正是这种思想上的滑坡和混乱,宋朝宋建国之初就非常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因为宋朝以武篡位,所以对于武人的防范是非常大的,这也就造成了宋朝文化空前发达,同时为了防止弑君的事情再发生,文化发达之后,各种文人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提倡忠君爱国的思想,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欧阳修。前面我们说过中国历来有后朝为前朝编史的传统,唐朝灭亡之后,编撰史书的工作就落到了后晋的头上,当时编撰史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宣告前朝的灭亡和确立自己的正统性,这个工作是由后晋刘昫等人完成的。当时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编撰,书名当然不叫《旧唐书》,当时就叫唐书,这本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唐朝亡了,他后面的朝代给他做一个最终的总结,唐朝的事儿就算是了了。可到了宋朝这里,当时的文坛宗主欧阳修不干了,他实在是看不下去《旧唐书》里面的内容,因为在欧阳修看来,《旧唐书》里面的内容非常混乱,完全没有孔子做春秋时候的态度,孔子编春秋,一字之褒一字之贬都非常明显,一定要明确的颂扬好人和批判坏人,这一点上《旧唐书》做的非常不好。于是在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人的合力编撰下,在官方的大力支持下,一部态度非常鲜明的《唐书》出炉了,后世为了区别两部唐书所以就用了新旧来区别,不过当时人们的心中他们编的才叫《唐书》,原来的根本不值一提。《新唐书》作者批评《旧唐书》的时候说的非常明确:使明君贤臣、隽功伟烈与夫昏虐贼乱、祸根罪首,皆不得暴其善恶最终新唐书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非常明确的把人物分类,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目了然。这是《新唐书》区别于《旧唐书》最大的地方,这些分类,在事实方面跟《旧唐书》差距不是特别大,但是对待人物的态度上,新旧唐书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从《新唐书》的编撰我们能够非常明显的看出,中国的史官从来都没有把事实放在第一位,他们心中放在第一位的是正义,是对错,而不是简单的事实记述。(3)史学不是简单的记录有人说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也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因为历史从来都没有独立存在过。从孔子编写《春秋》开始,就确立了历史一定要褒贬的原则,而且还确立了“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传统,即便是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的人,他写的也并不是简单地事实,他写的是他认为自己应当写的,而不是绝对的事实,绝对的事实是赵盾并没有杀晋灵公,如果实事求是的写那应当写成,赵穿弑其君。至于后人会如何判断,那是后人的事情,但是董狐没有这么写,他很耿直的写下了赵盾弑其君这样的话,这种传统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警告那些当权者,不要胡作非为,历史上都有记录,弄不好你会遗臭万年,坏的一面就是历史记载被当成是一种工具,他成了政治的附庸,有些为了政治正确而故意篡改修饰历史的事情经常发生,唐太宗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唐朝为了抹黑隋朝,就在各类史书上塑造了隋炀帝残暴的形象,事实上隋炀帝干的那些事,唐太宗也都干过,而其还变本加厉,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全家,这事儿一点也不必隋炀帝的残暴好到那儿去。唐太宗比较聪明,他知道这件事要想完全抹杀是不可能的,毕竟史官再没良心,这件事起码还是要记录的,李世民的聪敏之处就在于不断抹黑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不得已为之的这么一个行为,后来的事实证明,李世民基本上是成功的,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是以贤明著称的皇帝,他杀害亲兄弟也被看作是不得已的事情,受到的批判也相对小了很多。中国的史官从来都不是写写画画那么简单,他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己所写的要流传给后世的思想,所以在写作目的上有非常明确的倾向性,那就是让读者读到历史的时候,明确的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同时让活着的人感到一丝压力,毕竟如果自己做的不好,会别无情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总结:从董狐直笔写下“赵盾弑其君”开始,中国的史学就不是单纯的记录事情,史学家的使命从来都是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这样在一时一地认为是好的,时间长了确定也非常明显,毕竟历史是复杂的,一个人有很多侧面,简单的把人物分成好人和坏人,是非常粗暴的一种做法。历史并不如烟,也并非纯粹的记录,这也是历史有趣的地方,能够时隔几千年回看当时人们发生的事情,同时也能看到当时的人们对这事是一种什么态度,这样的历史读起来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尤其是你看到一件事情古人对他的评价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时候,就会有另一种满足涌上心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