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历史好,入手这一套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
我们推荐了好几套关于历史的图书,从启蒙段到提升段,从图画版到文字版,各种形式都有涉及:《人类简史》绘本版《彩色连环画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形式虽多,但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编年体。什么是“编年体”呢?借用历史上最著名的两部历史著作来解释:《资治通鉴》按时间顺序讲历史,是编年体;《史记》用人物传记讲历史,是纪传体。也就是说,之前推荐的种种图书,都是《资治通鉴》派系的。后台也有读者在问:有没有比较好的《史记》读本?为什么不推《史记》呢?这一点我太认同了,读历史必须把《史记》安排上啊。要推荐的话,绕不开这一套的少儿版《史记》啦。今天也邀请我们编辑部刀妈来和大家分享这套书。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包装:平装-胶订适读:10岁+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历史上地位崇高,堪称神作。《少年读史记》根据10-15岁孩子的阅读特点,用孩子熟悉的语言、现代人的视角,把《史记》通俗化了。《帝王之路》《霸主的崛起》《辩士纵横天下》《绝世英才的风范》《汉帝国风云录》它保留了《史记》以人物为主体的特色,通过人物自身的性格、言行、经历,推动历史故事的发展,像是把历史“切”开来看。这套书推出后,那叫一个受欢迎,畅销数百万册,拿下一连串重磅级大奖。第六届优秀出版物奖年4月中国好书奖桂冠童书奖(文化历史类)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年度“中国30本好书”年冰心儿童图书奖……《史记》洋洋洒洒50多万字,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记录了从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少年读史记》没有完全照搬,而是从原著中最精彩、最重要的“本纪”“世家”“列传”中,选取部分内容给到孩子,真是浓缩的精华啊。看看这5本书的大致内容。《帝王之路》的内容选自“本纪”,从尧舜一直讲到汉武帝,包括不是皇帝但对中国影响极大的周公和项羽。《霸主的崛起》的内容选自“世家”,讲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名臣的故事。《辩士纵横天下》《绝世英才的风范》的内容都选自“列传”,讲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各种类型人才的故事。《汉帝国风云录》也选自“列传”,不过,时间来到了汉朝,讲西汉重臣的故事。说实话,对这种由经典改编的少儿版图书,最怕解读不到位。这个就很考验作者的能力了。作者是谁呢?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张嘉骅,中国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既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又熟知孩子的阅读特点,曾获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奖、中华儿童文学奖等十多项奖项,《少年读历史》是他的代表力作。“童蒙养正,少年立志”,十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塑造三观、寻找志向的紧要关头。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刻了解,可以帮助他们竖立榜样,更好地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看完书后,我觉得,至少有这四点值得表扬。严谨与风趣并存,符合孩子口味给孩子看的历史书,严谨、权威是第一位的。《少年读史记》的内容虽做了加工,却严格按照《史记》原著来编写。比如《帝王之路》的第一篇文章《谁是接班人?》,讲尧舜禅让的故事,作者详细描写尧和几个大臣的对话。这段对话你来我往,很有画面感。是不是作者自由发挥了?我们翻出原著看看啊。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硃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不比不知道,一比很想笑。作者哪里有自由发挥呀,他完全是按着司马迁的安排走,谁先说、谁后说、说了什么,都是原著里的内容。但是,光忠于原著是不行的,不然我们看《史记》多省事。给孩子的书,得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形象的、有趣的扩写。还是举个尧舜的例子。原著中说,尧要考验舜,一句话简单带过: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少年读史记》抓住这一句话,扩写出多字,描述暴风雨的可怕、行动的艰难、舜的沉稳。画面感十足,舜坚实可靠的形象也浮现在孩子们眼前。《滑稽列传》中写楚庄王要按大夫的礼仪葬马,臣子优孟来规劝他要用对待牲畜的方式来安葬它。优孟说话太有意思了:“我会用土灶做椁,用铜锅做棺,放一堆调味料陪葬,再用稻米当祭品,用火光来做它的衣服,然后好好地将它葬到人的肚子里。”作者的幽默感时不时就冒出来,哪怕高高在上的尧帝也不放过,说“在家养老”的他“即便把脚指头都用上”,也数不清自己活了多少岁。忠于原著,启发独立思考《史记》讲究“微言大义”,是一部有态度的史书。《少年读史记》继承和发扬这一特点,坚持独立思考,也拥有自己的观点。在看正文之前,建议一定要先读读“写在前面的话”,这里有作者对全书内容的总结和思考,能帮助孩子理解和吸收。比如在《霸主的崛起》中,作者提到“承担”二字,他认为不同的历史人物,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东西。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言行就有了落脚之处。在《辩士纵横天下》中,作者指出了《史记》关于子贡被称为“纵横家之祖”的讹误,并从这个讹误更深入地体会到司马迁对典型人物塑造的在意。指出讹误,用眼睛就行;从这个讹误出发,得到新的体悟,才算把脑袋用上了。在正文内容中,也不时出现作者深刻的观点。比如《帝王之路》中,讲吕后为了泄恨,把曾经伤害过自己的戚夫人做成“人彘”。面对这种令人发指的可怕行为,当然要进行批判。不过,除了批判,作者更深入探讨吕后为什么会这样做——她活得比戚夫人还痛苦。故事短小配插图,阅读体验更好考虑到孩子的专注力和阅读习惯,作者尽量把原文内容拆分成若干个小故事。大部分拆分后的小故事长度在1页左右,并有对应的小标题总结中心思想,直白简洁。为了让孩子读起来更方便,作者有时还会“移花接木”,把司马迁打散到不同分类里的故事,拼接到一处。比如楚庄王是“世家”里的人物,但同时,“列传”也记录了他和臣子优孟关于葬马的故事。怎么办呢?作者就把“世家”里“一鸣惊人”和“列传”里“如何安葬一匹马?”的故事合并到《霸主的崛起》里,让楚庄王形象更丰满、多面。这种编排的背后,正是作者对《史记》的深刻理解,和真心为孩子考虑的立场。孩子的书,少不了图文并茂。每个章节配有一个插图,版画风格,有一种古朴趣致的美,我挺喜欢的。设置多个小栏目,帮助孩子理解除了作为主体的历史故事,这套书还设置了几个小版块,从几个角度帮助孩子去理解和思考。三分钟读历史关键前面说过,读历史故事最重要的是“以史为鉴”,要有自己的想法。作者用“三分钟读历史关键”对整个章节做回顾,既是总结,也是启发。有的是和司马迁“隔空喊话”,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会对历史人物做评价。有的会帮当事人总结经验教训,警醒后人。可以根据这个文字,和孩子聊一聊他看完故事后是怎么想的,既多了共同话题,又引导孩子发散思考。想一想,我们让孩子读历史故事,真的是为了让他们多知道点“故事”吗?不是的,是为了能够“以史为鉴”,从而知兴替、知得失、知是非,打开眼界和格局啊。而这些,都基于思辨能力的提升。史记原典精选摘取《史记》的部分精彩原文,一方面看看原文风采,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慢慢熟悉、接触古文。原文后面,附有白话文翻译和字词注释。词语收藏夹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文采斐然,作者把里面的经典字词单独拎出来,给孩子们认识,还帮忙造例句。这些词很多都是经典成语,看来,孩子们用来存“好词好句”的本子要进大量新成员了。这两套书的对比如果我已经买了《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还要买《少年读史记》吗?我来把这两套书做个对比,把它们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供你参考。1.相似之处两套书的适读年龄相似,都比较适合能够独立阅读的大孩子。图文比例相似,都是以文字为主,配部分插图。历史事件有一部分重合,必竟我们的老祖宗都是同一批。2.不同之处(1)时间跨度不同《资治通鉴》讲的是从周朝到五代,共年的历史;《史记》讲的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2)故事深度不同《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讲述的历史事件更广、更全,但是没有那么深入;《少年读史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