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城郊,一家普通居民楼里,当时还未出名的作家王小波,不堪忍受自己的痛苦,工作中突发心脏病。那时人们刚刚推掉开关准备就寝,突然一阵刺耳的嚎叫袭来,还掺杂着混乱的撞墙声。
人们被吓得枕臂待寝,只有胆大的邻居觉察到不可思议,而且知道隔壁住着个深居简出的作家。于是在次日告知了警方,人们没有钥匙,破门进去只见王小波弯腰盘着墙根,血溅在墙上,气息全无,而门框却被啃噬着重重牙痕。逝者已去,华年不顾。可怜的王小波,仅仅在人间逗留了45个春秋,而妻子李银河远在英国,父母身在故乡,这样的孤独和痛苦双向降临,这就像是被世俗折磨一样,让他无法抵御自己的黄金时代。
旧有的时代已经过去,折磨的岁月还将永久吗?
我们无法体会作家当时的情形,但只能揣测他生前的愿望。在世时他有两个愿望,一个愿望就是自己的爱人李银河的生活,另一个愿望就是自己的书,还没有发行出去。王小波死后,他的好友胡贝为他送行,并动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远东焚尸炉”,同时给火葬师傅安顿好两顿好酒,但令人奇怪的是平时很正常的机器却一直运行不起来。
于是师傅有一些禁忌,瞅了一眼胡贝买的礼物酒和烟,只好唉声叹气道:“你的所有东西,我无法要了。要不你们来帮帮我。”细看之下才发现了究竟。因为王小波的个头比较大,将近2米的身高,所以脚被卡在焚尸炉外面。众人于是这个推那个拉,终于把他的尸身送进了焚尸炉。
妻子抹着泪说,“唉,他还是放不下我们,放不开这个世界啊!”
哲人说过,人的命运总是跟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王小波的一生充满了困境和折磨,因此他的书中多半掺杂着自己对于人生,人性的理解,于是他总是写着那种濒临死亡或者病痛的感觉。但是当我们初读的时候,总是被那些情爱的描写映入眼眶,所以很多情况下都被大家讽刺为小黄书,但是细读之下又体会得到人性的愤懑和不平,在黄金时代里他极力的讴歌那种老牛的性格,最终讽刺的是自己。
他的著名的一段话:“生活本身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天纵英才,不幸的是自己正在写作的时候,以及功成后还没有人愿意垂青他的这部小说。据说,他逝世之前,像周星驰当年跑龙套一样到处跑,他推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各个书摊前推销自己的作品,但是却没人理睬这种行为。成名却从身后名,这是一个非常悲哀的经验,他的作品《黄金时代》,在他逝世两个月后突然井喷似的出名了,一时间在文学界他闻名遐迩,并且在神州大地满城风雨,此时还成为青年人的信仰。盛名空前,很多出版商争先恐后地来抢出版权,造成这种小说不断地被翻版,还牵搭着另外两部王小波的代表作一起发行,成为被世人传颂的“时代三部曲”。
生前的悲哀踌躇,死后的永远的神,这个荒诞不羁的世界,王小波早已明眼看透了。他被文学界认定为“中国的卡夫卡”,享有和鲁迅齐名的讽刺文风。在现代几乎人手一部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白银时代》,揭露了未来的荒诞。还有人为他扼腕叹息,如果申请诺贝尔奖,那么这位中国作家一会摘得一顶桂冠。
王小波的作品深谙人性,将平凡的人物用最深切的笔触表达出来,让人们在第一次读的时候会放声大笑,再次读的时候会惊奇不已,最终读的时候让人茅塞顿开。
这些文字,反映了他一个知识分子,在满怀激荡的生命旅程中养成了坚强沉淀的性格。同时用广阔的经历去体悟某种痛定思痛,那种履平磨难,对于人生,对于理想的痛苦领悟和深切追求!
喜欢王小波的,可以一起重温一下他的作品,感受他有趣的灵魂!
王小波作品三部曲YESZ精选¥35¥4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