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姬重耳即晋文公,姬姓,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他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他在位期间,通过拔擢贤能和强大晋国,联合秦国和齐国,保护宋国和制约郑国,勤王败楚,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称霸春秋。他的别名有晋文公和公子重耳,谥号为文公。姬重耳的出生日期有争议,一般认为是公元前年,逝世日期为公元前年。他出生在曲沃,他的身份是晋献公之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他的典故有退避三舍、志在四方、贪天之功等。
二.年少有为
晋文公姬重耳自幼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袖气质,他喜好结交士人,与五位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结为好友。这五位朋友都是后来晋国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交往和合作,对于晋国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赵衰是一位著名的谋士和政治家,他曾经为晋国出谋划策,为晋国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狐偃是一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曾经著书立说,为晋国的文化和历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贾佗是一位军事家和战略家,他曾经领导晋国的军队,多次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晋国的安全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先轸是一位忠诚的大臣和辅臣,他曾经为晋国效力,为晋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魏犨是一位优秀的领袖和将领,他曾经领导晋国的军队,多次取得了胜利,为晋国的安全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五位朋友和晋文公姬重耳一起,共同为晋国的发展和繁荣奋斗,他们的友谊和合作,成为了晋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勤王周室
晋平周王子带之乱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年至前年之间。当时,周襄王的胞弟王子带因为私通了周襄王的嫂嫂而被发现,结果他与周襄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王子带于是联合狄人攻击周王朝,造成了周军的大败,周襄王不得不逃到了郑国。
周襄王向各诸侯国求援,晋国接到了周天子的告急文书,便派出军队前去护送周襄王回到周都洛邑。晋国的政治家赵衰劝说晋文公要拥护周天子,这样才能在天下发号施令,获得霸权地位。晋文公听从了赵衰的建议,率领军队前去护送周襄王,并在温县西击败了王子带,最终成功地将周襄王护送回到了周都洛邑。
这场战争结束后,周襄王感激晋国的帮助,将河内、阳樊两地赐给了晋国。晋国因此在春秋时期逐渐崛起,成为了春秋五霸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图霸中原
晋文公欲伐卫、晋文公伐曹、晋文公图霸中原之战是三场战争,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的晋国统治时期。
晋文公欲伐卫是公元前年,晋国的文公准备进攻齐国,但受到了卫国的阻挠,于是决定先攻卫国。晋文公率领军队进攻卫国,但因为卫国与楚国的联合抵抗而未能成功。
晋文公伐曹是公元前年,曹国的君主因为得罪了晋国的赵衰,于是向晋国求和。晋文公不但拒绝了曹国的求和,还率领军队进攻了曹国,最终占领了曹国的首都。
晋文公图霸中原之战是公元前年至前年之间,晋国的文公开始计划对中原地区实行统一。他先后攻打了卫国、曹国、鲁国和宋国等诸侯国,最终成功地将中原地区纳入了晋国的版图。
这三场战争都是晋国在春秋时期的扩张战争,对于晋国的崛起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践土之盟
践土之盟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文公在公元前年发动的一场联盟,旨在抗衡当时强大的楚国和齐国。践土之盟的参与者包括晋国、鲁国、卫国、宋国、陈国、郑国、曹国、杞国、滕国等九个国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
在践土之盟中,各国之间互相承认对方的疆土,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晋文公作为联盟的领袖,通过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成功地稳住了局势,并最终取得了对当时诸侯国中的霸主楚国的胜利。
践土之盟的成功标志着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崛起,同时也标志着春秋时期的一个新阶段——分封制逐渐被取代,各诸侯国之间的互相依存和相互支持开始出现。践土之盟成为中国古代政治联盟的典范之一。
六.秦晋伐郑
晋文公七年(公元前年),秦穆公和晋文公联合对郑国进行了伐。晋文公希望得到流亡在郑国的叔詹,但他听到消息后自杀了。郑国人将叔詹的尸体交给晋文公,但晋文公说:“只有得到郑君,我才甘心。”郑文公非常害怕,于是派出烛之武,挑拨秦穆公的离间,最终使秦穆公撤军。晋文公随即也撤军。虽然郑国没有被灭亡,但郑国在晋国和秦国之间的地位受到了影响。
七.寿终正寝
晋文公九年(前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八.政治举措
他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包括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等等。他还让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让郤溱、霍伯带领军队,让贾佗、阳子制作礼仪,让魏犨、荀伯抵御北方的戎族。
晋文公还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确立名分,培育美德,并赏赐随从自己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给城邑,功小的授与爵位。他还宣扬德教,以培养百姓的纯朴德性,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受迫害的旧族,让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他还制定了财政政策,让王公享用贡赋,大夫收取采邑的租税,分给士族田地,一般平民自食其力,工商之官领受俸禄,差役按其职务领取口粮,家臣的食用取自大夫的加田。这些政策都有利于巩固晋国的统治,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九.军事建树
晋文公在军事方面的建树非常显著。他先是将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三军,以郤谷统帅中军,狐偃统帅上军,栾枝统帅下军。又因游牧民族对晋国侵扰而设立三行。前年(晋文公八年),晋文公又裁撤三行,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为五军。
在军事上,晋文公先是诛杀王子带以勤王。在执政九年间,他先后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威秦,取得了多次胜利。其中,他在践土会盟时,奠定了晋国春秋霸主的地位。晋文公的军事建树为晋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的五军制度也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十.经济政策
晋文公在经济政策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减免赋税,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资助没有财产的人,使社会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他还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农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提倡互相帮助,节省费用来使资财充足。在生产上,他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他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促进了晋国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十一.晋文公墓
晋文公墓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公爵文公的陵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卫庄镇下村西南20米,墓高40米,周长米,墓顶平坦,呈圆形。墓内未发现文物,但墓前有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保存完好,为晋墓中的珍品。晋文公墓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绛县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