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见过中学历史课本的,哪怕是对春秋战国历史不了解的,大部分都对“春秋五霸”不陌生。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已经没有能力维持局面,更没有能力权衡各路诸侯,一些强势的诸侯为了争夺地盘,就出现了各路纷争,在历史的衍生下,五个春秋时期最强的诸侯就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作为春秋时期的最强王者,成为了纷乱的主流。然而五路诸侯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应该说是最早意识到需要战争才能占领全国的霸王,这个人就是郑庄公,一个为郑国谋求新出路的霸王。事实上,郑庄公在位期间已经让郑国成为春秋五霸里的佼佼者,更是统一全局的最有力威胁者,但为何郑国最终走向衰落失败,我们和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一开始我们从地理来分析郑国的战争局势,郑国处于河南中部地区,周边包围着晋国、宋国、齐国等大诸侯,周边附属的小国更是数不胜数,这个短板就威胁到郑国霸主地位,对外扩张更是难上加难。如果郑国一旦出现兵马先行,那么各路诸侯绝对虎视眈眈,即使郑国实力能够威胁周王室,但是面对四面埋伏,郑国很难有还手之力。此外军事部署上,如果不能战略纵深,郑国就既不能扩张,也不能有较好防御能力,一旦周边小国被齐楚吞并联合起来,那基本上是没有抵抗能力。总体来看,郑国地理位置致使其一没有防御能力,二没有长驱直入的策略方针,就很难有大作为。
此外,制度也是郑国的命害。各路诸侯纷争的关键时期,好君主才能决定郑国继续走向辉煌,但是在君权神授的封建背景下,郑国也犯了大忌,第一代君王就毫无防范死于战争,第二代君王沉迷于内部权谋,直到第三代郑庄公才有些许好转,但郑庄公为了统一政权不惜和亲戚挑起内部战争,顿时郑国又陷入内乱,这不得不说内耗给了郑国致命一击。此外在经济上由于常年纷争,在和其他国家经济交流上基本上处于空白,征收赋税让穷苦老百姓更是叫苦不迭,郑国此时已经有了衰败的迹象。
而就在郑国内耗的同时,周边列国已经开始纷纷揭竿而起,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晋国等都成为吞噬郑国的列强,而郑国时而亲楚时而亲晋,外交关系更是一塌糊涂,子产之后,郑国依旧没有改变先前模样,四面楚歌加上内耗升级以及民不聊生,郑国大势已去,最后被实力较弱的韩国所灭。
分析了以上几点,不得不说,郑国作为春秋五霸当中的王者,最后却被小国所灭,究其原因一方面来源地理位置,一方面来源与郑国自身的战争内耗,分不清局势,导致最终没落灭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