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史称东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当时共有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东周-春秋那么东周前半段为什么叫春秋时期?当时鲁国史官把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所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事件,也就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共计年间发生的大事。因为这部书籍所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历史时间分段非常相似,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这段历史并不是孔子命名的,同样这部书籍也不是孔子主要创作的。
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国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时间界限,仅依历来惯例,以公元前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起始标志,为什么以三家分晋为标志?周天子承认了分晋的韩,赵,魏三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春秋时代自君主至卿至士大夫的宗法等级制的崩溃,故以此为划分。标志着礼崩乐坏,诸侯国不再尊崇周天子,而诸侯国主也无法约束士大夫,传统强国走向衰亡,新型强国崛起,攻伐不再为了争霸,而是为了争夺土地与人口。
战国七雄“战国”一词最早只是用来指当时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是没有发生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