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阿驱,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左传》的性质。
《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述还是与《春秋》有关的解经之作,这也是学术史上争论已久的问题。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故奏立古文经博士,其中有《左传》。但遭到了太常博士的反对,其理由是“左氏不传《春秋》”。东汉光武帝时,故事重演,又讨论立《左传》于学官,范升等又加以反对,说“《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
晋人王接亦认为“《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晋书·王接传》)其后,唐人啖助、赵匡、陆淳,宋人刘敞等陆续对《左传》为解经之作提出异议。而晚清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不仅不承认《左传》是解经之作,且声称连《左传》本身也是刘歆为助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其后崔适作《史记探源》,从考据学上证明康说。刘歆伪造《左传》之说,现经过许多学者的有力辩驳,已经澄清了混乱,但《左传》是否解经之作,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直到现在,仍然有不少学者尽管不相信《左传》为刘歆伪作,但仍然坚持《左传》不传《春秋》的意见。
我们认为,《左传》是否解经,只要不是守着经学家的门户之见,应该说《左传》是解经之作。
第一,《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左传》的成书经过,是“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而作《左氏春秋》,虽然这左丘明不必孔子所言之左丘明,但其说《左传》的编撰是以解经为目的的,大致是可信的。
第二,从《左传》文本的叙事方式来看,正如杜预所言,“传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异,随义而发。”这是《左传》不同《公》《谷》二传的解经方式。
第三,《左传》之中也有直接解释“春秋书法”的解经语。那些“君子曰”与“凡例”,是《左传》原文本身就有的,并不是后人窜进去的。今人杨向奎先生对此有十分详实的论证。当然,《左传》所解之经义,是否即《春秋》之本义,又当别论。即如《公》《谷》所传之义,也很难说就是《春秋》之义。这是解释学上的问题,与《左传》是否解经无涉。
故此,我们认为,《左传》与《公》《谷》二传一样,同是解经之作,只是解经的方式不同而已。不过,《左传》与《春秋》二书,最初是别本单行的,到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方“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使《左传》与《春秋》经文相合。但别本单行,并不妨碍《左传》为解经之作。而据《汉书·艺文志》,三传与经文皆各为卷峡,看何休《公羊传解话》,但释传文而不释经文,与杜预经传通释异例,则知汉末《公羊传》与《春秋》经文亦是别本单行的。今所传蔡邕石经残字,《公羊传》亦无经文,足以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