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看中国历史大剧第十一篇春秋争霸

公元前年,周平王从镐京迁往东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这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中国历史由西周进入东周。“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心中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周氏东迁后,东周士大夫行役路过宗周故都变成一片农田心中伤感恍如隔世,此时的周王室已经衰弱到极点,统治范围急剧缩小,周王室空留天下共主的虚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随即而来。“春秋五霸”据《史记》记载,大体从公元前年,开始到公元前年}周元王元年为止,历时年,史称春秋。秋日的王城公园早已没有了牡丹,盛开时节的人潮涌动,落叶飘零而下,落在数千年前巍峨王城的土地上,多年前,这里是东周的王城,但王城之外,正是狼烟四起,周天子早已经没有力量与权威,居高临下地控制诸侯了,春秋初期,见于史书记载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多个,它们你争我夺混战不断。春秋时期,出自不同国家的诸侯,先后成为了霸主、而其中最为出名的我五位被称为“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影响最大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疾步走来的是齐国未来的国君,齐桓公齐公子小白,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霸主,然而在他还未即位之前,这位公子小白的处境却异常艰难。公子小白的兄长齐襄公在位时,滥杀无辜,他的弟弟们也不得不外出避难,齐襄公最终被杀,齐国无君,人们引颈期盼着名正言顺的新国君,有望登上君位的有两位合适的人选,他们都是齐襄公的弟弟,一位是避难于鲁的公子纠,另一位就是公子小白,正避难于莒国,这是一条从日照到淄博的山路,也是当年公子小白从莒国到齐国的必经之路。齐桓公多年前,对于齐国来说,这是一条关系国运的道路,路的另一头齐国的国都君位空虚,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两个人谁先能回到齐国谁就能占领先机成为新的国君。显然,公子纠是具备明显优势的,为了让公子纠顺利继承君位,鲁国还派出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带兵截杀公子小白,在即墨镀金,公子小白一行人匆匆赶来,早已埋伏在这里的管仲张弓搭箭,朝公子小白就是一箭,小白中箭大喊一声倒在车中,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派人回鲁国报捷,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那一箭只是射中公子小白衣服上的带钩,公子小白大难不死躲过一劫,死里逃生的公子小白依然日夜兼程最终公子小白早一步到达齐国。公元前年,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掌握了主动权和话语权的齐桓公给鲁人送书说,“子纠是兄弟,我不忍心亲手杀他,请鲁国国君杀了他吧,管仲是我的仇人我只有亲手把他剁成肉酱,才能甘心。”成语因此而来。在齐桓公的强迫下鲁国杀掉公子纠,并将管仲囚禁起来,押送到齐国,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和齐桓公有一箭之仇的管仲在被押往齐国后,必然会遭受严厉的报复,甚至死无葬身之地,齐桓公宏图大略迫切的想要改变齐国的乱摊子,齐桓公放下了一箭之仇的恩怨,不仅没有杀害管仲,反而拜其为相,一个英主贤臣,共图春秋霸业的千古美谈由此诞生,这里是位于山东淄博的管仲纪念馆,“一匡天下”的匾额高悬正门,春秋诸侯舍我其谁的气势力透纸背。晋文公晋文公重耳被他的父亲放逐在外十九年所发生的十几个故事。当年,重耳出奔时,狐偃、介子推等随行,到宋国,宋襄公赠以马二十乘,到郑国,郑文公不礼,到齐国,齐国国君将女儿嫁给了重耳,重耳一度享富贵不再考量回归晋国,而齐国公主和随行大臣设计将重耳灌醉偷偷送出齐国,此后重耳又到楚国,楚国大臣子玉欲杀之,而楚成王敬其为上宾,他(重耳)当时可能也没想过自己要回晋国,做(晋国)国君,但是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晋怀公非常怕他回国,怕他把自己的这个位置给抢了,当时形式的逼迫包括身边人的鼓励包括晋怀公的逼迫等等,他坚定了自己要回到晋国,做国君的这个想法。晋文公当年在晋太子重耳逃亡途中,饥寒交迫,介子推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熬汤,而有了像介子推这样忠心耿耿,生死相随的肱骨之臣,才成就了晋人至今还津津乐道的晋国霸业。晋文公重耳有着和齐桓公相似的经历,既有在外流亡的艰难,又有肱骨之臣的辅佐,尝遍了人间之苦但也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和超常的能力,而这正是像介子推那样的臣子,死命追随晋文公的原因在六十二岁的时候,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成功返回晋国,成为晋国国君,晋文公的时代终于开启在晋文公即位之后,他很快抓住了机会,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晋国由此迅速强盛,而晋文公同行奉行尊王攘夷的政策,使晋国迅速成为新的霸主。楚庄王我们现在讨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候,早期阶段都说是一元的,就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这个是唯一的,现在我们说是二元耦合,那么实际上华夏文化的主体部分应该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共同构成,比如说我们礼器的组合关系,我们都说是鼎簋,是吧,他所反映的礼制是一致的,我们说礼器就是礼制物化,一种物化形态,它(楚国)还是按照西周的礼制,那么他还是一直在实施还是在贯彻落实。楚庄王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已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随着华夏文化进入荆楚之地,中原的霸主政治也让年轻的国君楚庄王跃跃欲试。楚庄王即位时还很年轻,当时他的王国还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庄王当政三年不理政务,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这样荒诞了三年之后,忍无可忍的齐国大臣上书进谏,他们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南方有一种鸟,它落在土岗上,三年不展翅,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此时的楚庄王已经明显察觉出举国上下要求富国强兵的心情十分迫切,于是说出了这样一段让世人铭记至今的话:“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这就是成语的来历。此后,楚庄王开始整顿朝纲,重振君威,楚国由此成为中原之外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国势日盛,但与晋文公齐桓公不同,他没有尊王的思想,相反,他想彻底摧毁周王室的权威。秦穆公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第9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帮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实现了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占据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前年崤之战和前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秦穆公秦穆公于是掉头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一说20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秦穆公于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公元前年秦穆去世,葬于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宋襄公宋兹甫,子姓宋氏,春秋时期宋国第20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嫡子,宋成公之父。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后葬于襄陵。随着东周天子权威的丧失,在彬彬有礼的礼仪社会表象下,西周的礼仪制度正逐渐被抛弃,取代周天子实际地位的霸主们,赖以维系权势的是他们强大的国力,他们和诸侯之间只有盟主和从属的关系,而没有君臣关系。春秋霸主政治本身就是对西周宗法制度的颠覆,社会的变动汹涌而至,随着由列强争霸演变为诸侯兼并,东周的另一个时代一个无比复杂而又无比新鲜的战国时代即将到来,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将更加惨烈,华夏文化的核心凝聚力已经牢不可破,战乱中的民众渴望着重新统一,中国将由此进入一个由大分裂转向大统一的历史进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