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秋时期各方面的一些简单概述

从公元前年周武王建立“周王朝”起始,再到公元前年周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这段历史被称作“西周”。在第二年,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了镐京东面的洛邑,从这时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春秋时期。(一)、“春秋”这段时期的命名一般认为春秋时期是从平王开始东迁的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而对它的命名则主要来自一本古籍—《春秋》。儒家经典—《春秋》由于《春秋》这部鲁国史料经孔子之手修订成为了儒家必读经典,所以它在中国古代是一本十分重要的典籍,再加上书中所记载的时间跨度是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这与传统中人们对“春秋”的时间概念大致相同。而《史记》中六国年表(战国时期以时间为轴,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正好是公元前年,这也能与《春秋》所记载的时间跨度上大致做到前后吻合,所以就以“春秋”二字来命名这段时期。(二)、什么原因造成了“春秋”在周武王灭殷商的没多久之后,周王朝为巩固统治、开拓疆土,举行了一项非常重大的措施,那就是——“分封”。周天子将王室子弟、有功之臣、古代帝王后裔分发到了许多不同的地方,并赐予他们疆土、臣民和权力,希望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能够永远成为周王朝的屏障,永保江山社稷。但是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无论曾经诸侯们对周王室有着怎样的忠诚与敬重,立下过多少海誓山盟,在数代之后,这种主要靠血统和信任所依赖的关系就会逐渐变淡。尤其是在看到曾经高高在上的天子突然间变得狼狈不堪、如同丧家之犬时,这些诸侯们难免会动些其他的心思。因为是周王朝自己曾经埋下的祸根,所以才会造成了春秋乱世。(三)、周礼崩坏,王权式微在西周时,有一套专门的礼节来区分王和其他贵族,它规定了不同阶级必须使用不同等级的称号、器物、军队、祭祀等,这些礼节渗入了贵族们的各方各面。如果有哪个贵族胆敢不守礼,周王就有权派出王师或让其他诸侯去征讨。《周礼》但由于犬戎的袭击和王室的东迁,致使周王室丢失了大量的土地和实力,于是就有胆大的诸侯开始直接不顾周礼,做出一些违背礼节的事。比如在称号方面,周礼规定只有周王才可以称“王”。位处于中原的诸侯还没有谁敢称王,但在地处南方的楚国、吴国、越国居然在春秋时期都纷纷称王。面对这种肆意妄为的行为,周王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小一点的方面,比如奏乐。周礼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在听取奏乐时,乐师们的横纵队数是不同,且只有天子才能享有八横八纵的乐师队伍。结果春秋时,鲁国大夫季氏打破规矩使用了八横八纵的乐队,所以孔夫子听说这件事后,生气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四)、五霸更替,战乱不休其实早在春秋初期,齐桓公之前,就已经有一个诸侯国称霸过,那就是——郑国。那时候的郑庄公直接派出军队和周天子作战,还打败了周王。但由于他对王室的不敬重以及郑国在郑庄公之后迅速衰败的原因,所以没有把郑庄公列入“五霸”之中,只称之为“小霸”。齐桓公是公认的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即位后重用管仲,致力于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使齐国成为了当时的诸侯之首。齐桓公之后称霸的是晋文公,在位期间,通过“城濮之战”击败了北上的楚国,从而达成了霸业。此后一两百年,楚国的楚庄王、吴国的吴王阖闾、越国的越王勾践都相继成就了霸业,开创了属于他们的一段时期。(五)、学术涌动,百家争鸣在各方诸侯争权夺势、互相角力之时,中原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于文化、思想等多领域的学术争论。无数的学者开始四处宣扬自己的治国观念,希望能够被各国的统治阶级所接受。在众多学者之中,划分为了代表不同思想的多家学派。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宣扬“无为而治”;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宣扬“礼、义、仁、信”;法家宣扬“以法治民”,还有兵家、阴阳家等等诸多学派,他们的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子百家历史上把这段思想大爆发的时期称为“百家争鸣”。结语春秋时期所诞生的无数事物,对于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是极其深远的。这蕴含其中的无穷奥妙,虽千万言不可述其一,只希望我能够在后面的文章中表达出一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