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皇帝陵墓修建的同时,西汉皇帝在长安城的周围修建了几个小城镇,用今天的话来时就是开发区。其中茂陵邑算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在汉武帝刘彻茂陵修建的时候,茂陵邑也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建。到汉武帝安葬的时候,茂陵邑已经是一个28万人口的县城,其规模远远超过刘邦的长陵邑、刘盈的安陵邑和刘启的阳陵邑。能够有幸迁入茂陵邑的,大都是一些达官鸿儒和豪门巨富,这样的人物身处京畿之地、帝王身边,往往以自己的作为影响着历史的走向。第一个人物是董仲舒。董仲舒(公元前——公元前年)是西汉经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对《春秋》领悟深透,在继承传统儒学基础上,创立了新儒学,有“汉代孔子”之誉。在汉景帝时期,他已经官居博士,弟子众多,游走各地致力于儒学传播。而窦太后和汉景帝喜好黄老之术,董仲舒一直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武帝时代,景帝倡导的“无为而治”观念已经解决不了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治国需要良策。公元前年,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董仲舒以《天人三策》走向前台,深得武帝赏识,“三纲五常”、兴建太学、建立察举制、征召制和博士弟子优选官制度等新儒学观风靡起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大一统”、“君权神授”等从此成为立国思想的主流,历经两千年而犹存。汉武帝刘彻茂陵公元前年,董仲舒辞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之职(为二千石的官吏),举家迁徙茂陵邑。此后,不问家业而潜心著书,朝廷如果遇到大事商议,汉武帝也会偶尔令使者及廷尉来到他的家中讨教对策,这时候的董子依然直陈己见,合理有度,直到终老茂陵。第二个人物便是司马迁。公元前年,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被武帝任命为太史丞,住在茂陵,督建武帝陵墓。公元前年,十九岁的司马迁从夏阳“随父至京,住茂陵诵读”,那几年里,恰逢西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之时,张骞通西域,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武帝设乐府等等影响社会气候的事件接连发生,居于京畿之地的司马迁眼界广开,他跟着孔安国学习《尚书》,听董仲舒讲解《公羊春秋》。因为才智出众,被武帝亲选为郎中。茂陵居住的七八年,为司马迁的一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公元前年,司马迁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公元前99年,“李陵事件”发生后,他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为言辞率直而触怒了汉武帝,遂遭受宫刑。甚至在狱中,他也没有停下《史记》的撰写,出狱后任中书令,著书不辍,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五十多万字的《史记》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五十万言的《史记》,为中国历史撰写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留在茂陵的爱情故事至今余香犹存。汉武帝刘彻茂陵公元前年,茂陵已经修建了16年,而茂陵邑里已是斗鸡走马如流、纨绔子弟丛生、五陵少年桀然了。就在这一年,56岁的司马相如携卓文君举家迁入茂陵邑,他的暮年之光已经显现。可偏偏“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西京杂记》),尘世一生的伴侣另有新欢。“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司马相如年轻时追慕的弹唱不绝于耳,卓文君不禁悲从中来,“作《白头吟》以自绝”(《西京杂记》)。看到爱妻的坚贞不渝,“相如乃止”,直到终其一生。晚年的杜甫在凭吊司马相如的琴台(位于今成都)时,做了《五律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赞美他们晚年相爱弥深的生活。茂陵邑早被湮灭在黄土之下,而“茂陵秋最冷、谁念一书生”(卢纶);“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等歌颂人间美好情谊的唱词至今不绝于耳。汉武帝刘彻茂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