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葛诗六首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www.bdfyy999.com/m/

夏天来了,很多人都准备轻薄的夏衣,其中棉纺织品吸汗,是最为环保的夏天服装用料。最酷热的时节,人们往往摒弃化纤面料的衣裳。那么棉花的种植和棉布的广泛使用是宋民之后,宋明之前的古人,日常夏天穿什么呢?中国固然是古老的丝绸大国,但是丝绸受限制于桑蚕的产量,且丝绸不耐日常的折腾,总不能农民也穿丝绸吧。

从植物中提炼纤维,作成纺织品,应该是在桑蚕纺织发现之前,考古发现目前最早的桑蚕纺织品,出现在多年前,但是还有一种植物作成的纺织品,出现在多年前,这就是葛。

也就是说,人们最早利用植物纤维葛,纺织成布,用以避寒遮羞,迈入人类文明。

在中国北方米以上的丘陵山地,野生这种藤蔓状的植物,生存能力很强,人们除了采食它的根茎,还发现藤蔓柔韧,可以做捆绑用具,进而发现,藤蔓中抽取的纤维,可以纺织成布。

这应该就是最常见的上古的衣裳材料。在桑蚕纺织发现发明之后,丝绸制品娇气昂贵,是和葛,麻纺织品同时存在,而以数量上来讲,葛的成本低,用作最普及的衣裳材料。

西周的《周礼》”掌葛掌以时征絺綌之材于山农。凡葛征,征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以权度受之,“说明周朝有专门掌管葛种植和征收的官员,向山农征收葛做的絺綌布匹,向平原和水边的农民征收葛根。这段话明确表达三个意思:

一,在周朝,产葛的地方,已经熟练纺织粗葛和细葛布,而这些葛布直接征收,用于宫廷和朝廷,也就是说,皇帝贵族也不是都穿丝绸。

二,既然有掌管,必定会有人工种植,以达到满足征收和日常所需。

也就是先秦周朝时代,在北方是广泛种植葛的,因为只有大量种植才能满足日常所需。

先秦时代的庄子,则将葛衣的历史推到了舜时代,当时的善卷说“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这就是公元前年前,贵族的装束,冬天用动物毛取暖,夏天穿葛衣。

那么葛纺织品有哪些特点呢,吸汗,透气,凉爽。当然普通人穿不了皮毛,冬天无非是在葛衣中间夹上羽毛,树叶,芦花,动植物纤维等。

“绵绵之葛。在于旷野。

良工得之。以为絺纻。

良工不得。枯死于野。”先秦·无名氏《说苑》引逸诗

已经无从知道这首诗的年代,但是这不是诗经里的一首,先于或者同期于诗经时代。也就是周朝。

那连绵的葛,生长在旷野之上,会纺织的人得到它,就可以做成好布。

要是没有优秀的工匠,它们就老死枯死在旷野。

那么野葛主要生长在山地,如果巨大的平野上种植,只能是人工的。而周朝向农民并不是征收葛藤,而是葛布,这广袤种植的葛,也可能纺织和采集跟不上,自然摇曳在田野。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周·诗经  《葛覃》

有人说是周朝的后妃回到娘家,有人说是女子出嫁,一路上看到山间谷地到处是葛。

葛藤蔓延生长,枝叶繁茂,黄鹂在上面飞翔。

这饱满的山谷到处都是葛,可以采集砍下,做成或粗或细的葛布。

那么证明在周朝,葛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物质,这里漫山遍野的葛已经不是野葛,恰恰是人工种植的。女子都有纺织葛布的技术。男耕女织,在很多地方,织的不是蚕丝,而是葛丝吧。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

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谓他人母,亦莫我有。”诗经《葛藟》

正是葛大面积种植,四处常见,又是周朝时代重要的纺织原料。那连绵成为周朝家园的一种象征。

葛生长旺盛的夏月,象征家族繁荣,父母兄弟团结。

至今有个词,叫“瓜葛”,通常现在表达纠缠,但是在上古,有瓜有葛的夏天,象征家园繁茂,兄弟亲人之间血浓于水。

而一个流浪者,看见别人家园的葛藤茂盛,心地悲凉。我自己兄弟骨肉分散,别人的父母,不是我,别人的家的葛藤,照见自己的凄凉。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周·诗经国风·魏风《葛屦》

不用担心古人的智慧,葛既然是能做衣裳,自然能够做成鞋子。

这种葛作成的鞋子,清凉透气,在夏天穿,就像踩在霜雪上。

而做鞋的女子,不但作鞋,还要制作精美的葛布夏衣。

她帮贵族女主人穿上。

这里可以看到精致的葛布葛衣葛做的鞋子,还是贵族说专有。因为夏天穿了透气啊。

但是谁能真心心疼,那劳作女子的辛苦。

她的手长期在捣丝织布中,在怎么纤秀,也恐怕会变得毛糙吧。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是唐诗,那么周朝,遍身霜葛者,岂是纺织人?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周·诗经葛生

此文开头,有一章是写的,绵绵之葛。在于旷野。原野上生长了这么的葛,却任由它自生自灭,会有什么原因呢?

这首诗,回答了一个悲伤的可能。

那葛藤铺盖上了杂草树冠,在原野上蔓延,那是因为我最爱的妻子,死在了这里。

那葛藤疯狂生长,无人采收,是因为我爱的人,埋在这里。

她长眠于此,墓穴里有她的枕头,有锦绣的被窝。但是没有人陪伴她到黎明。

在这夏天的夜晚,在冬天的雪里,我来到这里,我想和你一起。

在夏天的白天,冬天的晚上,我徘徊在这里,我愿意和你同葬。

你一走,整个家园都荒芜,整个生活都停滞。再也看不到你采收葛藤的身影,再也看不到你将葛丝纺织成布。

没有你,我要这一整片原野的葛藤有何意义?它无非是见证着生的辛劳,死的悲伤。

要知道,周朝征收的不是葛藤,是葛布,家里失去了女性,重要的纺织劳动力,一切停滞。

周朝以及周朝尾期的春秋战国时代,是葛布纺织的高产时期。

“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

尝胆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

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

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

吴王欢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

机杖茵蓐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

我王何忧能不移。饥不遑食四体疲”。先秦·无名氏《采葛妇歌》

越王勾践,被吴国夫差放还越国,为了麻痹讨好夫差,命令国中男女,采集葛藤,制作精良的黄丝布,以进贡。这是越国女子赞美勾践的诗。

越王卧薪尝胆,让我们上山采葛,我们纺织不敢迟疑,织出的葛布,比丝罗还轻盈,宛如轻雪霏霏。

絺是指的细葛布,是从前奉献给周王的,现在要加倍仔细,献给吴王。

而吴王夫差看到精美的10万匹葛布,加重了给越王的封赏。10万匹葛布,你可以想见到底会有多少山林平原,种植着葛,那是葛藤种植的高峰期。

而最后越国大败吴国,称霸一时。

这里可以看到,上好的葛布轻于罗,是夏天最好的服装材料。普通的人也穿葛衣,成本比丝绸低,当然不会人人穿细葛,粗葛是一样。

但是后来就很少有葛布了呢?

隋唐之后,桑蚕麻类种植高于了前朝,且丝麻的纤维长度韧度比葛丝好,提取比葛容易,市场化比葛快,所以葛布虽然好,但是逐渐淡出。

也有部分地方,作为贡品保留,运到长安,那是身价百倍。

现在的人对葛认识不多。葛基本重回山林,只是知道历史的人,知道在夏天,曾经山林原野到处种植着藤蔓状的葛,人们夏天穿葛衣,它葛鞋,在葛藤中有家园,有爱情有悲伤,是一道消失的夏日风景。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古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