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谜团之春秋的作者真的是孔子吗著名

《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和编年体史书,他的记事语言虽然非常简练,但每一句话都暗含了褒贬之一,被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他对后世进行春秋时期的历史考究,是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的。许多文献也对春秋一书进行过补充和解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左传》为首的“春秋三传”。

相传现存版本的《春秋》一书,是由春秋时期鲁国著名思想家孔子所修订的。但学者们却对《春秋》的作者是谁,始终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春秋》就是孔子所编著的,这个观点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在《孟子》一书中认为,春秋时期社会较为动荡,当时的思想上也混入了许多歪风邪气。逐渐影响了《周礼》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孟子提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正是因为孔子作成《春秋》这部儒家经典,才从根本上扶正了社会风气,减少了负能量的传播。

一部分现代学者认同这个观点,他们提出,孔子之所以写的《春秋》,是由于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孔子为了正名分,在《春秋》一书中饱含了严正的褒贬之意,来提醒诸侯士大夫们规矩做事,安定天下秩序,恢复周王朝的政治权力,总体来说就是“尊王攘夷”的思想。

但有一些学者则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春秋的作者另有其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开设私人学校的教育家。据说,孔子的学生超过三千人。其中,贤者七十二人,门生遍布列国,无论德行、语言、考古还是处理政事方面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

因而他们认为《春秋》和其余儒家五经一样,都是孔子为了对诸多弟子进行更好的授课教学,才对周、鲁、宋等国的文献进行收集并重新编修的,孔子对原作进行了删节,尽量保留原有文字。因此在儒家六经中,关于各国史料的写作手法有些许不同,也就可以理解了。

孔子(像)

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写道,孔子是根据周王室及鲁国、宋国等一些诸侯国史官的记载,略加修改内容,编写成了春秋这部史书,从鲁隐公到鲁哀公,一共记述了十二位国君在任时期的历史事件。这就说明《春秋》的编修者是孔子,但是写法沿用了历史史观原句,并非孔子原创的。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春秋》并不是孔子编修或删订的,这部著作很可能与他没有关系。

著名学者钱玄同就认为,所谓儒家六经,并没有孔子改动的痕迹,《春秋》作为春秋时期鲁国国史旧闻,其中的文字从鲁国其他典籍中能发现写法上的一致性。他提出了春秋一书不是孔子编著的几个理由:

其一,论语这部著作记述了孔子一生的言行,里面谈到了很多《诗经》方面的问题。但对《春秋》一书的内容却从未提及;

其二,《春秋》中记载了孔子的生卒年月,这个虽然可以理解为孔子的卒年是他的弟子们后期加上去的,但其中一些文字直接将他自己称为孔子,这不符合孔子的作风。如果是他自己编出的经典,他一般会自称为丘或吾。

其三,根据《春秋》文献记载,《春秋》在孔子生活年代早期,就已经是鲁国的秘藏国史了。孔子对这一部由史官编修的史书,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改动,他大概率是把《春秋》作为一本教材,对弟子来进行授课。

孟子(像)

这部史书被大思想家孔子作为教材自然打响的知名度,逐渐传到了民间,并在孔子去世后,由他的弟子们一代一代的传播下去,形成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教育体系。

目前,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是,《春秋》并不是一人一家之作,而是用鲁国史官在二百多年历史里陆续修编而成的,这也导致了里面写作手法有着风格不同,比较不一致的地方。

至于最终存世的版本是否由孔子所编修,目前还拿不出确实的证据,史学界也只能用相传是孔子所作保留一定的悬念,但可以肯定的是,《春秋》这部著作是孔子非常重视的。

孔子将此书作为儒家教学的基本书目,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孔子圣人的地位也不会由于他是否编成《春秋》而受到任何的影响。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