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周朝天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形象工程。诸国之间可谓战争频繁,但是与后来的战争相比,不管是大小,原因还是持续时间上,这个时期的战争更像是一场游戏,或者是一场体育比赛。
01战争的原因很儿戏
春秋时期最常见的战争原因的两种,一种是帮助别国的公子夺位。而另一种最常见的是之前被打败过要为之前的失败报仇。但除了这两种之外,史书上记录还有许多非常荒诞的战争原因。
1、一棵桑树引发的血案
在《史记》里记录了一场吴国和楚国的大战,而战争的起因是抢桑树。
“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
所以这是一棵桑树引起的血案,在边境上,两个国家的姑娘在采桑时,看上了同一棵桑树,结果闹了起来,回家后跟家里说了,于是两家人打了起来。这还没完,两地的官员看到这种情况,都很互短,于是两个地方官打了起来。吴国这边还输了,这把吴王给惹火了,出兵伐楚。
2、忍不了的一口闲气
鲁隐公时期,郑国攻打宋国。宋国向鲁隐公求援。宋国比较好面子,没有告诉鲁隐公战争已经打到内城的实情。鲁隐公呢,看不上这点,所以就说“同恤社稷之难。”意思就是,既然郑国人连内城都没打到,那鲁国就不帮忙了。
过了几年,郑国又打宋国。这次呢,宋国觉得上次求救鲁隐公没帮忙,所以这次就不找鲁国求助了。“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鲁隐公就更恼火了。第二年干脆找来齐国,郑国一起商量,约个时间一起打宋国。
02军队的规模很小
春秋时期的主要战争方式是车战。车步混编,彼此协同是常用的作战方式。而一场战争往往会用到多少车马呢。
齐桓公称霸时,有兵车乘,军队三万人。这是当时一个霸主的所有部队了。相比战国时期,大战动辄数十万军队,可见春秋时期的达不到车的战争规模,实在是太小了。
再看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战争,号称“如两国”,也就是相当于2个国家的战争规模了。庄公也不过是出动了兵车乘。
03持续时间一般只有几天
春秋时期,常用战车冲锋决胜负,一般几个回合就能有结果。所以一般打仗不会超过一天。
鲁隐公时,宋陈蔡卫四国联军攻打郑国,包围了郑国的东门,围了五日。还因为超出了一般打仗的时间,左传里特意记录了。
04只分胜负,点到为止
春秋时期军队作战都要遵循周礼。作战双方要先宣战,然后要约到一片开阔地方去打。不能偷袭,不能不宣而战。而且作战双方,都要击鼓告知,一齐冲锋。如果一方不动,另一方还得退回,不能强行冲锋。所以这才有了被众所周知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齐鲁长勺之战中,曹刿的胜利其实有些胜之不武。
此外,据说连失败追击败军多远,都是有周礼规定的。并且春秋时期的很多战争,都像是竞赛,游戏。不怎么攻击平民。所以不会对国力有很明显的影响。
以鲁桓公十四年,宋国拉了一支多国联军攻打郑国为例。这次战争可谓大胜,打到了郑国的首都了。烧了郑国的渠门,一直打到首都主干道,还拆了郑国太庙的椽子挂到自己国家的城门上。并没有有杀人的纪录,不像战国时期的战争。
但是这样的首都沦陷,并没看出郑国国力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进攻部队也没有停留驻扎,打完就撤了。然后第二年又打,第二年呢又被郑国防住了。
这样的战争,在现在看来怎么感觉像小孩子过家家多过一场国家战争。
05不常驻防守战略要地,军人都是兼职
在春秋时期,一些地理位置的战略优势已经被许多人发现了,但是当时并没有常驻部队防守。像类似潼关这样的位置,哪天派了军队防守,左传都要大书特书一番。
可能与当时的战争形势有关,以车战为主,主要在开阔地区进行。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军人都不是职业军人,都是各国的贵族,平时事情都挺多,哪有时间长期在一个地方驻守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