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不止五霸,战国也不止七雄,这些国家当

说道春秋战国时期,首先能够想到的一定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些当时的霸主和雄主,以大地为棋盘,以三军为弈棋,在整整年的时间里,轮番上演了争霸和称雄的好戏,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谈资。

但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其实在历朝历代他们的成员构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实际上,春秋五霸一共有11个国家,而战国七雄则一共有13个国家。这些国家当时也是一方霸主雄主,曾经也是睥睨天下的强者。

先说春秋五霸。春秋称霸,战国灭国。春秋时期周王室虽然已经开始衰败,但是各诸侯国对于周天子的最起码的尊敬还是有的,相互争霸之时也只是把对方打服了就停止,所谓的点到即止嘛。说白了,只要你服我,尊我为霸主,你就可以继续回国当你的一方领导。而这一点也就导致了各方势力轮番称霸和各路败北的诸侯重新崛起。

对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首先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是《史记索隐》里面所记载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这五位霸主。而《荀子·王霸》里面所记载的,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再加上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到了《汉书注·诸侯王表》里面,则变成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再加上一个郑庄公。

这是比较著名的典籍里面所记载的。其他的典籍也各有不同的说法。《白虎通·号》记载: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吴王阖闾。《四子讲德论》则记载: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越王勾践才是春秋五霸。到了《辞通》里面则变成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加郑庄公。而《鲒崎亭外编》里面更离谱: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名额一共五个,晋国占了四个。

这些典籍的编纂人员当时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称霸的并不止五个国家,而是一共有11个国家或11位诸侯王先后称过霸。从这些不同的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齐,晋,秦”这三个国家妥妥的肯定是大家心目中的前三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的历朝历代,在封号上,“齐王,晋王,秦王”这三个封号是最为尊贵的,基本上可以定性为“一字并肩王”!

春秋完了紧接着就是以“三家分晋”为代表的战国时代的开启。前面说过“春秋称霸,战国灭国”。到了战国时期大家对于周王室和周天子那是更加的不在乎,似乎很多诸侯王都意识到了斩草不除根必定为后患的规律,于是浩浩荡荡的互相征伐剿灭就拉开了序幕。

战国七雄,现在普遍认为的是“秦齐楚燕赵韩魏”,可是注意用词,这里说的是七“雄”,这个字并代表不了谁在当时的某个时期曾经一家独大过,秦国有箭阵,齐国有技击,魏国有武卒,赵国有骑兵。其他各国在当时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一方诸侯。同时期的国家,比较强大的还有:中山国,卫国,宋国,战国初期的越国,哪怕东西两周,从根本上来说也算是诸侯国,因为周王室周天子,归根结底是“王”,周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王”作为最高领袖的朝代。

这么算来,当时能够配得上“雄”这个字的,至少也应该是13个诸侯国。而且秦灭六国天下一统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概念。首先秦朝最后灭的一个国家是在“七雄”之外的卫国。而秦朝所谓的统一天下,实际上当时还有一个中山国没有被灭,估计是太小太弱,秦始皇干脆就把它给忘了。

由于七雄除了“秦”以外都被灭了。就算没被灭也只是“雄”而已,所以在后来的历朝历代,封号中的“楚,魏,赵,韩,燕”等等封号都算是二等王的封号。

春秋不止五霸,战国也不止七雄,其他的国家在当时也都是坐在棋盘周围的弄棋人,只不过人有人命国有国运,棋终归会下完,胜者终归只有一个,棋子不会被记住,失败者不会被歌颂,胜利者早晚也是退出棋局,好像只有大地这张棋盘,从古至今看得棋局数量最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