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及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激烈而又残酷的时期,各个实力强大的诸侯王粉墨登场,各国之间也互相征伐博弈,在短短的二百余年里,大小战争竟达到了二百余次,基本上是每年都有诸侯王在大打出手,不是在打战就是在打战的路上。
胡服骑射
由于春秋末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三家分晋),至此进入到战国时期。从晋国分裂出来的赵国分布在齐、秦两个大国中间,而赵国的北面是一大片山地和丘陵,在这里生活着林胡和娄烦等一些游牧民族。
赵武灵王面对赵国的弱小认为变法才是唯一出入,所以经常去赵国北境之地看游牧民族的战斗方式,经过认真考量,赵武灵王认为穿上胡人的服装更适合发挥骑马射箭战术的最大战斗效果,因此亲自做表率,把这样的穿着方式推广到全国,俗称“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字面上来看只是换了身胡服式的军装,步兵为主的军团改建为骑兵制。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变法革新,带来的历史意义是极其深重的,也是极其艰难的,但是成功的将弱小的赵国上升为战国七雄之一。
“胡服骑射”,壮大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在这战乱的时代背景下,不仅挽救了危在旦夕的赵国,还将赵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为赵国争霸天下带来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可惜赵武灵王也算“英年早逝”,在位时期对争霸天下的种种谋划没能实现,反而到了后期,因为一些昏聩的想法导致强大的赵国在他去世后,逐渐落寞,尤其是长平一战,赵国有生力量被消灭,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商鞅变法
战国初期,秦国渐入困境,秦孝公在其父秦献公的影响下,继位之后面对东方日益强大的六国,所以决心继续变法图强,公元前年,让商鞅任左庶长,实行变法。主要内容有:
废除世亲世禄制。即使是国君的亲属,若无军功,也不得列入宗室属籍,破除了以往贵族无功也可以尊贵、显赫的旧俗。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实行军功爵制。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重本抑末。以农业为本业,工商为末作。
公元前年,秦国迁都咸阳,商鞅实行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有:
推行县制,全国划分为41县,代替以往的分封采邑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以律法的形式坚决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统一度量衡制定秦律,参照李悝的《法经》和各国法律,制定了秦国的法律。焚诗书,禁游学,实行愚民政策。
总结
“变法”最主要的目的是强国,从这里来看,赵国通过“胡服骑射”成为了七雄之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也成为了七雄之一,胡服骑射和商鞅变法不分高下。众所周知,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才一统天下的,所以说关于“胡服骑射”和“商鞅变法”谁厉害,主要还是看后面君王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