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春秋 >> 春秋评价 >> 大盂为县八百年

大盂为县八百年

在今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一带,曾在周代春秋时期设立过县,是阳曲境内设立最早的县治。

早在上古时代,阳曲县大盂镇一带均为大泽所淹,水海一片,方圆百里,深不见底,曾有鱼类、犀牛等动物生存,亦有少量新石器时代和“仰韵文化”同期遗址。传说大禹治水时,带领船队在大盂东山(今系舟山)系缆绳于岸边大石上,后来才“打开龙门汇,空出大盂川”。大盂者,因四周有系舟山、峰坡山、石岭关、东西阎王台、马鞍桥等山峦环绕,中间低凹,恰似一个硕大的盂,故名大盂。于是大盂先民始在大盂川这片肥沃土地上耕作生活,并逐渐形成部落乃至村落,随着人口增加,成为一处集镇,为大盂城雏形。

大盂川一带在殷商属冀州的方国燕京戎辖地,后属唐国;西周时属北唐封地;周幽王十一年(前),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春秋纷争,此时大盂川一带属晋国,初为晋太子邑。晋献侯四世孙奚为晋大夫(前)时,食采于祁(今祁县东南),遂以祁为氏,名为祁奚。至祁奚之孙祁盈时,大盂川一带为祁盈之田。为管理和生活方便,祁氏在此设邑建城,亦称盂邑、大盂城。《后魏书·道武本纪》谓之“大祁城”,可能是因之原为祁氏之田,故而名之。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秋,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司马弥牟为邬(今介休东北)大夫,贾辛为祁(今祁县)大夫,司马乌为平陵(今交城西南)大夫,魏戊为梗阳(今清源)大夫,知徐吾为涂水(今榆次西南)大夫,韩固为马首(今新绛西北)大夫,孟丙为盂邑(今阳曲大盂一带)大夫,乐霄为铜鞮(今沁县西南)大夫,赵朝为平阳(今临汾县南)大夫,僚安为杨氏(今洪洞南)大夫。”

上段《左传》文字,是目前见诸史籍中,最早提出“孟丙为盂邑大夫”,且“盂邑”为“县”的史料。文中之“邑”,是指采邑、封地或民众聚居的地方,古亦称为县;“盂邑”则指大盂这个采邑、聚居地;“县”则是一级行政区。在春秋各国的争霸分合中,周代中央集权下的行政区划逐渐形成,当时的“县”,多为兼并他国所得,或同于鄙、野,或同于封邑。至春秋晚期,“县”作为成熟的政区已登上了历史舞台。周振鹤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中认为,“县”要满足国君直属其地、中央任命长官、人为划定幅员、统辖乡里基层四个条件。历史上第一批符合这些条件的县,正是晋顷公十二年(前)所置的“祁氏七县”与“羊舌氏三县”。至此,盂邑提升为盂县,这是今阳曲这块土地上最早建县的地方,至今已有年了。

这个盂县位于什么位置呢?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卷第十三河东道二)载:“故盂城,汉盂县也,本春秋时晋大夫祁氏邑,在县东北八十里。”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明《永乐大典太原府志》、清《嘉庆重修一统志》、清《道光阳曲县志》等志书亦有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的记载。从唐代至清代,虽然阳曲县治所有更迁,但“故盂城”及“汉盂县”均记在“阳曲县”条目下之“县东北八十里”,即今阳曲县大盂镇一带。

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曰:“汾水又南出山,东南流,洛阴水(今杨兴河)注之。洛阴水出新兴郡,西流经洛阴城北(今阳曲东黄水镇洛阴村北),又西经盂县故城南(今阳曲县大盂镇南)。《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分祁氏七县为大夫之邑,以孟丙为盂大夫。”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大盂城,府东北八十里。《春秋》昭公二十八年,晋分祁氏之邑为七,盂县一也。胡氏曰:汉置盂县,盖本治此。后魏时谓之大祁城。”现代研究《左传》集大成者杨伯峻所著《春秋左传注》第页,注明“孟丙为盂邑大夫”的“盂”,即今太原阳曲县大盂镇。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版)及《山西文华·山西历史地图集》所示,春秋、战国、东汉、西汉、魏、西晋历史地图的“盂县”均标注在今阳曲大盂镇名上。

依上可知,盂县从晋顷公十二年(前)立县,经春秋时期(属晋国)历时38年、战国时期(属赵国)历时年、秦代(属太原郡)历时14年、汉代(属太原郡)历时年、三国魏(属太原郡)历时46年、西晋(属太原国)历时51年,至东晋年废盂县,在今阳曲大盂镇一带连续建县达多年。

盂县被废多年后,隋开皇十六年()又分置盂县。隋大业二年(),在阳曲县东邻的原仇县重建盂县(今阳泉市盂县)至今。

从以上资料还可看出,盂县于公元前年建县,比晋阳城(公元前年出现,兴于赵国赵鞅,曾为赵国都城,秦太原郡治)设立早了17年。

现在,东晋废盂县已过去了多年。到阳曲县大盂镇一带寻访古迹,但见石岭关城墙倾圮,系舟山绿树掩映,大盂村里留下些传说故事。大盂村往北10余里,有三和店、三畛等古村落,城垣犹存,古庙依稀,亦为明代旧物。另有一村,离大盂村15里,名曰古城,村内老街、老庙、老院历历可见,有一耄耋长者曰:少时尝见一碑,仅记碑文首句有“古城者,汉之初阳曲古城也”之句。古城村,莫不是昔时的“大祁城”?

清道光《阳曲县志》“历代阳曲古城附”下,对“大盂城”有记:“一统志,在县东北八十里。《左传》:晋分祁氏田为七县,孟丙为盂大夫是也。汉置盂县,后魏曰大祁城。《方舆纪要》:其城左右狭涧幽深,南面大壑,隋开皇亦置盂县,即今大盂镇。镇西南六里高村之东,犹传西教场、顺城街之名。每值春夏之交,天方明,烟雾中隐隐有城一座,垣堞门楼皆备,人或有心穿入则不见,其形出则复见,日出烟消始失。”以上记载,可以说就是“海市蜃楼”的典型体现,这也是大盂镇一带地气湿润,周高中低,容易形成此状的道理。

来源:太原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