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取这个书名,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孔子给他编的鲁国史书取名叫《春秋》。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叫冬夏不是也挺好听吗?如同晋国的史书叫《乘》,楚国的史书叫《梼杌》,这其中肯定是有深意的。一、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能够被记入史书了,都是当时的重大事件。那么哪些才算是大事呢?《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时,春秋这两个季节,是诸侯们朝聘周王的时间,也是各诸侯国之间往来、会盟、祭祀、战争的主要时间。很多重要的活动都发生在春秋两季。这两个季节,没有严寒酷暑,适合长途跋涉。秋天丰收了,地里也没有什么农活了,有粮又有兵,天气不冷也不热,正是发动战争的好时机,所以有“多事之秋”这一说法。《春秋》记载的大事,很多都发生在春秋两个季节。《礼记》中说:“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乐也是当时的大事,所以要在春秋两季教授。二、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当然是春种和秋收。三、出于自然规律的考虑春天,万物生长,生机勃勃,代表着开始。秋天,草木凋零,落叶归根,代表着结束。春秋,寓意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四、出于公平记录的考虑据甲骨文考证,商代的人就知道了春分和秋分,周代已经有了八个节气。春分和秋分这两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等长,象征着公平,不偏不倚,是说要公正地记录历史。五、《春秋》的记事方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记事的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一年的事情,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记录。农历一、二、三月为春,四、五、六月为夏,七、八、九月为秋,十、十一、十二月为冬。记事以鲁国的事情为主,兼顾其他国家的大事。比如,“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说是夏季五月,郑伯在“鄢”这个地方,打败了他的弟弟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