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哲学概述四何谓春秋笔法春秋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180102/5972910.html

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哲学。前面探讨了祭祀与历史。祭祀是中华文化的信仰,贯穿了中国的历史。祭祀对象是有功德于民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都有祠庙祭祀。祭礼是沟通今天和历史的仪式,祭祀的意义构成了中国的历史哲学,立德立功立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线。

这次我们探讨什么是春秋笔法。我们可以尝试书写自己的历史,就会面临一个困难,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么写?哪些事件值得记录下来,用什么方式记录下来,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即历史哲学。孔子是中国历史哲学的奠基者,他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写中国历史,写什么,怎么写,史称春秋笔法。春秋即历史,春秋笔法即历史哲学。

传说黄帝时代已有史官,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开始记录历史。历史是文明的标志,历史之前的文明称为史前文明。历史是人的记忆,有了记忆才有精神世界。史前文明是通过考古发现的,如同婴儿时期留下的器物,可以通过类比构造出婴儿的成长过程,但这与我们自己的记忆是不同的。类似于印第安人,虽然有丰富的考古资料,却无法构造出印第安人精神的历史。

到春秋时期,中国历史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逐渐成熟,留下来大量历史史料。古代文献形成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春秋是历史史料的汇编。孔子删述六经,序书传,作《春秋》。《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春秋》是一本历史著作,也是一本哲学著作。《春秋》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名称。《春秋》的写作方法称为春秋笔法,也称微言大义。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本义是将人的价值体现在历史史实之中。关于人的价值的学问今天称为伦理学,伦理学本是从生活中抽象出的学问。价值是人的价值,体现在日常活动之中。如果只谈价值忘记了生活,就会变成空洞的逻辑。可以比较马哲教授、伦理学教授的讲课和他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这种哲学与历史的张力是著名的哲学命题,它们之间存在人类理性难以逾越的鸿沟。有兴趣的观众可以百度“哲学与历史的张力”。孔子努力跨越哲学与历史的鸿沟,把人的价值还原到生活中,他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孔子作《春秋》是希望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表达出人类的价值体系,用历史记载人的成败得失,是非功过。显然,只有圣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使命。《左传》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正因为《春秋》的影响,使中国在人类历史上成为文明的国度。

历史无限丰富,用文字表达历史需要高度抽象概括。《春秋》言简意赅,微言大义。这种高度抽象的方法正是易经的方法。易经是一套数理体系,只有五千字,却能表达万事万物的变化,正是运用了这种抽象概括的方法。易经有三个特征:简易、变易、不易。孔子晚年深入研究易经,并为《周易》作传,使之成为哲学著作。《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今天,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来自孔子的易传。

也正因为《春秋》高度抽象概括,如果不是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史实,就会不知所云,所以需要对《春秋》进行注释。十三经中《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对《春秋》的注解。《左传》为左丘明所著,与《春秋》融为一体,共同完成了中国历史哲学体系的奠基。左丘明与孔子有相同的价值观,孔子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由上可见孔子的伟大功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司马迁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司马迁继承发展了孔子、左丘明的历史哲学,并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一维。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解释了“春秋笔法”,把它理解为“王道”。《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下次我们探讨《史记》背后的历史哲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