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战争也随之而生。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有战争的地方就有兵。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的兵役建制演变!军队战阵兵农合一夏朝时期,人口不兴,实行兵农合一制度!来源夏时期,人类逐步从部落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然而那时人口稀少,各方面制度都不完善,因此也没有出现兵役(后世的称谓)的说法。农民就是兵勇,兵勇就是农民,二者合二为一不分彼此。再加之当时的战争局限于社会发展力,除了贵族拥有青铜制武器以外,其余兵勇是没有武器的。军队没有武器怎么打仗呢?不可能让他们赤手空拳的上去互殴吧!于是就出现了国家教导人民,用家里的农器充当某种兵器的做法。如此便最早出现了所谓的寓兵于农,即是兵农合一的说法!夏朝疆域图建制夏朝时期,因为并没有出现完善的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兵役制度也是没有的。只能用整体行动来形容当时的军队建制以及战争模式。平时大家都是农民在家务农,战时接受国家号召变身兵勇拿起武器(农器)统一出征!实际战斗时,可能会大致划分一下编制队伍,但是也只是十分原始的手段。这便是最早的军队建制,也可以说没有建制!兵农合一《六韬农器第三十》:“锄耕之具,其矛戟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夏朝时期由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制度。兵役建制也并没有完善的系统,完全实行基础的~兵农合一!民奴相合商周朝时期,国家领域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征服者与奴隶,由此实行民奴相合制度!商周时期,国家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健全,因此自身控制的领域也逐步扩大。作为征服者进行战争,最后赢得胜利夺取了被征服者的土地与资源。战争完毕,被征服者没有容身之所,便成为征服者的奴隶。由此,演变出奴隶随军的兵役制度。商朝中后期,战争双方的人数进一步扩大,因此征用奴隶充当协助。另一方面战争时奴隶主为了避免自身在战争中受到伤害,因此会调用自己的奴隶作为保护者随军出征。因此奴隶也成为军队的一部分,甚至有些时候发挥出的效用还大于正式军队。由此,便出现商周时期由本国民众与大量奴隶组成的兵役制度!商周疆域合图商周时期,国家已经形成完整的制度,因此军队建制也初具模型!对于军队的划分十分清晰,:“五人为一卒,十组为一戎,四戎为一卒,十卒为一师。粗略的计算了一下,一个师(不同于今天)大约有两千余人。到周朝时期军队建制更加的完善,衍生出步兵与乘(车)兵两种不同的兵种,甚至出现以军队建制划分国家的方式。史记记载:天子六师,方伯二师,诸侯一师,可以看出军队建制在国家形成的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时期的兵,已经可以称的上为职业军人。他们的主要职责也已明确,一部分固守城池维护治安,另一部分驻扎边境保境安民!由此,我国的军队建制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商周战争《尚书》记载武王伐纣: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奴隶军)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商周时期,兵役来源由本国民众与俘虏奴隶共同组成,军队建制也已经趋于成熟。这时期执行~民奴相合的兵役制度!强制征兵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事频繁,各国采取强制征兵制度!即至春秋战国,国家制度已经发展完备,为了自身扩大疆域各国开始了频繁的战争!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攻伐数百年。刚开始只是摩擦,到后来逐步演变为争霸灭国之争。因此这一时期,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军队人数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双方军队共计百万。于是各国下令凡能战之人,皆入伍出征,战事一起老弱妇孺全部参与后勤的保证。这时候大家都是以歼灭国家为军事目的,无论哪一方都不愿意接受战争的失败。一旦失败,亡国灭种。例如当时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坑杀二十万降卒。战争的惨烈程度,可见一斑。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基本实行~强制征兵制度!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军队建制发展迅猛,逐步趋于完善成熟。春秋时虽然遗留西周部分制度但也有新的发展。春秋各国以乘为军队基本单位,乘即是战车也。一乘的配备有:由4匹马驾挽,一般配有甲士10人(包括车上3人),徒卒20人。史书曰“千乘之国,百乘之家。”一个国家有多少乘,也成为衡量实力的重要标准!战国时期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诸侯仅剩下七雄争天下,此时军队的建制已经完全成型!军队总称三军,前军、中军、后军是为三军。军队兵种也更加细化,车军由于战争的多变性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骑兵。剩下的还有主要的步兵,侦查兵,吴越之地甚至有了水军!战国时期的军队建制,更加的合理化、精细化!秦国铁甲《秦律》:男子十七,皆服徭役,违者连坐!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战争的规模化与多变性,军队建制发展完备,因为战争的需求各国也实行~强制征兵制度!结语先秦时期的兵役建制也影响着后世,进而演变出募兵制、府兵制……等一系列兵役制度。研究兵役建制的演变史,也是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