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哪个朝代?为何春秋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头条创作挑战赛#周朝的历史可以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与“战国”均属于历史上的“东周”。
关于周朝的历史,有句流传甚广的俗语:“文王拉车八百步,太公兴周八百年”。这意味着周朝的历史长达近八百年,其中前两百多年为西周时期,西周灭亡后,东周持续了五百年左右。
在过去的五百多年里,东周的天子过得并不如意。事实上,他们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统一和指挥天下的诸侯了。周朝的势力开始逐渐衰弱,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诸侯的实际控制力。
这种情况下,各国诸侯开始争相在中原地区扩张和称霸,这就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开始。
周朝的创建者周武王姬发,其执政时期实行了分封制,各诸侯在自己的封地上独立治理,享有土地上的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少量贡品。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们有义务服从天子的命令,保护周室的安全。周朝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西周”和“东周”。
周幽王时期,他废掉了太子宜臼,重新宠爱褒姒,宜臼不得不逃到申国寻求外公申侯的帮助。申侯联合曾侯、许文公及犬戎,成功攻入镐京,杀了周幽王,宜臼即位为周平王。
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幽王遇刺身陨,申侯扶持周平王即位,却也令周平王背上弑父之罪,威望在诸侯间骤降,周室由此逐步衰落。诸侯国之间战火不断,春秋时代降临。
此时的周朝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实则早已名存实亡,这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自立为王,不再向周王朝贡,相互攻伐以争夺中原霸主之位。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崛起,被后世称为春秋五霸。
据说春秋这个名字来源于鲁国史官对当时各国重大事件的年度、季度、月度、日度记录,而春秋的划分则是按照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来划分的。
在春秋的中后期,一些诸侯国内部发生了变乱,贵族势力逐渐增强,开始争夺君主的权力。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将晋国瓜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
从此以后,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变得更加激烈,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来临。
战国时期起始年份的确定并无固定答案,但有一种观点认为,韩赵魏三家灭智、晋国三分已定、七国争雄的局势形成之时,即可视为战国的开始。
这个时期战乱频繁,诸侯国稍有不慎就会被消灭,因此他们推行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与改革,以求在战乱中生存下来。
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改革强国案例,无疑是“商鞅变法”。商鞅凭借智慧和勇气,使弱小且处在危亡边缘的秦国,成功转型为一个令其他国家望而生畏的强大国家。
随着秦国的崛起,各大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变得愈发激烈。然而,秦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连番战胜对手,最终实现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秦朝,从而结束了战国时期。
在周朝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东周,尽管东周存在五百年,但是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这个时期,诸侯争霸,小国被大国吞并,战国七雄崭露头角,各国开始加强自身的实力,通过兼并他国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最终,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长达五百年的春秋战国乱世,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大业。请注意,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