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叫春秋五霸,而到战国时却叫战国七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
春秋时叫春秋五霸,而到战国时却叫战国七雄,为何不称战国七霸?春秋五霸,一般人理解,是春秋时的五个霸主。什么叫霸,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依杖权势或武力欺压他人的人或集团。春秋时的这五个霸主,不就是依仗国力强大欺负其他小国吗?实际上,这个认识是错误的。春秋五霸的“霸”字,不是霸主的“霸”字那么讲,而是“伯”字的通假字。春秋五霸,实际上是“春秋五伯”的意思。什么叫“伯”,伯,就是“方伯”,诸侯之长的意思。周朝实行分封制,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齐桓公等五霸,实际上就是周天子委任的这样的“方伯”。再者春秋数百个诸侯国,能代天子守四方而讨伐不臣的诸侯国国君为霸主,该国为霸国。霸主要有实力让周王室及大部分诸侯国承认,以取得天子册封与诸侯会盟认同。霸主有时间性与唯一性,在同一个时间段天下只有一个霸主,他代天子守四方伐不臣!春秋时期先后有多位霸主:齐桓公姜小白、宋襄公子玆甫、晋文公姬重耳、秦穆公嬴任好、楚庄王熊旅、吴王姬光、越王姒勾践!其中前五位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只是区域性霸主,且时间很短,不被广泛接受!战国三十多个诸侯国,比较大的诸侯国是秦、齐、楚、魏、赵、燕、韩,他们合称战国七雄。之所以称为七雄而不是七霸,原因有:其一,他们不替天子守四方伐不臣,而是彼此兼并;其二、他们同时并存,争斗两百多年,谈不上某一国为霸主,强弱变化很快;其三、各国都想统一天下,而不是当霸主,所以霸主的名号他们不稀罕,也不采用!齐秦两国鼎立之时,齐为东帝,秦为西帝。两强国不称东西二霸而称东西二帝,就充分说明了霸主理念在战国不吃香了,没有人用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