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通过了解先秦的历史,知道当时社会主义等级分别是士农工商,而且“士”这个阶层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士”在社会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又对当时的国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等级分明,最高就是天子,之后是诸侯和大夫,第四个阶层就是士,下面还有平民和奴隶。从天子到士这四个阶层,都属于管理层,是当时的统治阶级。
士的人数众多,势力庞大,所以成为统治阶级的基础。在士以下阶层的平民和奴隶都属于劳动者,而天子,诸侯和大夫基本没有的具体事情可干,只是作为纯粹的统治管理者,全部由平民和奴隶通过劳动来供养他们。
而士的地位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士人会接受特殊的教育,和平年代,他们就负责管理当地的官吏,管理赋税的收取,国家的基本日常都是由他们来负责管理的。如果发生战争,他们又会加入军队成为主力军。
一、阶级统治
对于上面阶层的人来说,如果天子诸侯和大夫不能得到士的大力支持和付出效力,那么国家的政权就会瓦解崩溃,包括自身的性命也有危险。
所以士人是他们用来维持统治巩固权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下层的老百姓们来说,士是属于地方官员,负责军队维护治安,也负责税收判案。
管理商人和工人,是平常生活中能够直接接触到的统治层的管理人员。所以士是作为统治者中和平民百姓接触最频繁,是和平民之间有着最密切关系的人。
二、士
春秋时期因为战事不断,国家人才短缺,所以面向社会大量的招贤纳士,有学识有理想抱负的平民,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完成心中理想,也会选择入士。
所以士这个阶层是所有阶层中人数最多的,这个群体势力也越来越庞大。在当时的士农工商中,士在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都有重要任务,还拥有独享教育的特权。
作为四民之首,士人的教育程度和地位来说,和大夫没什么分别。历史上有“士大夫”,是将士和大夫组合而成的,由此可见他们的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都差不多相同的。
士需要学习的课程称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是必须要学习的,类似于我们的主科课程,其他四种是辅修课,也可以说是副科。
射主要是训练射箭,学习战术谋略。御是驾车,战国时期打仗以车战为主,所以这门功课非常重要。其他四科中,礼主要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
属于实际交往中的处世之道。乐则指的是音乐,贵族用来调剂生活,抒发情感方面都离不开音乐,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能力不可缺少,所以音乐也属于当时的必修课程。
在奏乐时所唱的词就是诗,在外交聚会的场合,或者男女求爱的时候,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心意。我们众所周知的《诗经》,就是当年的这些诗句或歌词,保存记录后流传下来的。
书是指书法和写作,数就是数学。这两门课程在生活中更加有实用性,如果要你做一个政府官员或者地方官吏,学习这两门功课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用来安身立命的筹码。
士不光要进行教育训练,还要了解过去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学习先辈们在战斗中临危不惧,为国牺牲的精神。理解食人之禄,忠人之事的思想理念,这些精神训练用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的教育方式和训练理念,培养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道德观念,更加忠诚,把责任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国家的荣誉大于个人的安危。在发生冲突时,会毫不顾忌的牺牲自己来完成使命,保持荣誉。
战国后期,有了文士和武士之分,但他们的道德观念你仍然没有改变,几千年来,他们为国家民族的斗争前仆后继,流血牺牲,面对生死毫无畏惧,轰轰烈烈的牺牲小我保全大国等悲壮事迹史不绝书。
在封建时期,士的生活来源由上层阶级的诸侯或大夫所赐的土地来维持。由于这种经济制约的关系,士只能效忠于他们。直到了秦汉统一之后,诸侯大夫这一阶层彻底瓦解,士便直接属于君王和国家管控,自然是为国家君王效力了。
由此可见,士人就是民族文化的脊梁骨,他是一个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学识才干、有理想抱负、有道德观念、有原则纪律,还有坚定不移的人生追求和思想信念。
所以,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中,只要士这个阶层没有腐败垮掉,那么这个国家政权和社会风气就会欣欣向荣,充满力量。反之,假如这个中坚力量完全瓦解崩塌,就算君主帝王多么的雄才大略,也很难维持国家的长久,逐渐走向衰败。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