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说文解字》“古”部汉字的两个汉字,包括其部首汉字书“古”,“古”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也是本课的重点汉字,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古。现代汉语部首检字法已没有“古”部,“古”字归“口”部,检字时要注意。读音有三个:
(一)gǔ。《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这个字,造字之法有争议: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体系下,“古”是会意字。本义是过去已久的年代;往昔,与“今”相对。他所说的“识前言者也”,就是记识前代的言语和故事。这也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古”的意义,试想,经过十人之口传下来的故事,正是时间久远。
从文字发展角度说,“古”是指事字,是“固”的本字,本义是坚固。在远古文字中,古亦通“固”,下面讲第二个读音时会讲到。先看一下字形发展:
(古的字形发展)
在甲骨文、金文里,古的上部都是“盾”的象形,即毌(读guàn)字,下部加口构成指事字,盾的特点是坚固。裘锡圭《说文小记·说吉》:“‘古’所从的‘毌’象盾牌,盾牌有坚固的特点,所以古人在盾之外加上区别性意符“口”造成“古”字来表示坚固之固这个词。”后来假借为“古代”的古。
我们认为,现代文字学家们在考察甲骨文、金文之后,认为“古”是指事字,考量的是“古”字的造字字源,而许慎《说文解字》所释“古”字,则解说了“古”字的流行字义,两种说法都说得通,文字爱好者应当全部了解,不要强求许慎追求字源,许慎不见甲骨、金文不是他的错处。
关于《说文》所载的古文“古”字,字形繁复,但却并非不好理解,马叙伦《六书疏证》卷五引汪荣宝说:“虢叔鐘皇作‘皇’。则此字从冂、从皇、从十,从口,盖三皇无文,取其事之十口相传者而记之,所以为古。”
(古文古的解析)
回归到《说文解字》体系来说“古”字。它在《说文》体系下,是会意字,就是十口相传谓古。本义是过去已久的年代;往昔。与“今”相对。《尔雅·释诂下》:“古,故也。”《字汇·口部》:“古,远代也。”《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古时候包牺氏治理天下,他抬头观察天上的表象,俯身观察大地的形状。《吕氏春秋·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高诱注:“古,昔也。”
古字在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如下:
(1)指古代的事物。比如:考古,仿古,拟古,怀古。《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汉书·董仲舒传》:“犯法而罪多,一岁之狱以万千数,以此见古之不可不用也。”颜师古注:“古,谓古法也。”
(孔子像)
(2)开始;开端。亦指祖先。《广雅·释诂一》:“古,始也。”《礼记·祭义》:“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郑玄注:“先古,先祖。”
(3)古老。《篇海类编·通用类·古部》:“古,老也。”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均是这个用法。
(丰子恺:《天净沙·秋思》)
(4)质朴,厚重。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现代汉语也用这个意义,比如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这就叫人心不古!唉,这年头,老实人也会贪污!”
(5)奇特;不同凡俗。比如:古怪。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古,除去常情曰古。”唐代张怀瓘《书断·妙品》:“(郄愔)草书卓绝,古而且劲。”
(6)古体诗的简称。明代胡应麟《诗薮·古体上》:“歌至五、七言古,全不入乐矣。”古体诗或称古风、古诗,与近体诗相对,不受平仄、对仗等格律的限制,形式比较自由。比如李白《行路难》《将进酒》,杜甫《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古体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图)
此外,古还是姓氏。《广韵·姥韵》:“古,姓,周太王去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蜀志》有广汉功曹古牧。”
(二)gù。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二:
(1)通“固”。《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道经》:“将欲翕之,必古张之。”按:《老子》第三十六章“古”作“固”。
(2)连词。因此,所以,通作“故”。《盂鼎》:“惟殷侯田雩,殷正百辟率肄于酒,古丧师。”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按:“假古为故。”《石鼓文·而师》也有:“嗣王始振,古我来囗。”郭沫若注:“古读为故。”
(石鼓文之一)
(三)kū。用于复姓“古成”。《通志·氏族略五》:“古成氏,《风俗通》:‘苦成之后,后随音改焉。有广汉都尉古成云、姚兴给事中黄门侍郎古成诜,又将军古成和。”
古的小篆写法如图:
(古的小篆写法)
2、嘏。读jiǎ(又读gǔ)意义相同。《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嘏,大,远也。”形声字。本义是大;长。《尔雅·释诂》:“嘏,大也。”《方言》卷一:“秦晋之间,凡物壮大谓之嘏。”《玉篇·口部》:“嘏,大也,长也。”桂馥《说文义证》:“当是大也,远也。《释诂》:‘嘏,大。’‘遐,远也。’遐即嘏之俗体。”简言之:“嘏”,指时间的久远;“遐”,指空间的长远。在抽象的“远”的意义上,二字互为异体字。
本义之外,嘏还有另外的用法:
(1)福;赐福;受福。这是嘏的常用义。《广韵·马韵》:“嘏,福也。”《诗·周颂·我将》:“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毛传》:“嘏,锡福也。”
(2)古代祭祀,执事人为受祭者向主人致福称为嘏。《礼记·礼运》:“修其祝、嘏。”郑玄注:“嘏,祝为尸致福于主人之辞也。”编撰好祝词和嘏词。
(3)通“固”。《玉篇·古部》:“嘏,固也。”
嘏的小篆写法如图:
(嘏的小篆写法)
(之,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