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为了点燃自家孩子读书的热情,不仅买了很多故事类书籍,还特意准备了一套历史类儿童读物。但是她却跟我抱怨,其他书孩子多多少少都能看进去,唯独这套历史类读物翻了两页就被打入冷宫了。而她还特别希望孩子能多读读历史,于是两人就此展开了持久拉锯战。
作为一个对历史类书籍不感冒的成年人,我特别能够和这位小朋友共情,可能我们天生就是这类细胞不够敏感,所以我从不强求自己一定要把历史搞得有多通透。不过,这套《了不起的春秋》真是让我体会到从“要我读”主动转换到“我要读”这个过程到底有多神奇!
市面上现在其实有不少类似的历史童书,然而大部分都有些舍本逐末,往往采用大篇幅的漫画和没有营养的网络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真正留给孩子们阅读和思考的东西寥寥无几。
《了不起的春秋》很好地平衡了史料与趣味之间的关系。漫画只是辅助了解史料的手段,不以低俗的表现方法干扰文字的阅读。同时内容也相当严谨,条理清晰,故事讲得也生动翔实。单就这一角度来看,《了不起的春秋》就比市面上某些畅销书要有营养得多。
作者选择的这段历史也特别与众不同。在我们印象中,春秋时期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源头,或许蒙昧不开化更明显。然而通过《了不起的春期》却让我感受到那是一个尊礼重信的时代,是一个纯真淳朴有信仰的年代。无论阶层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用生命捍卫着这种尊严;无论国家如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调性,即便沙场相见也是先礼后兵。
即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作者也秉持着辩证的观点,很多人或事并不是非黑即白。即便是昏君,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虽然为明主,也有行差踏错闭目塞听之时。孩子们可以从故事中窥探到人性的复杂,打开看人看事看世界的格局。
除了春秋时期那些充满谋略和奇谲的精彩故事以及轮番登场的风流人物,孩子们还可以了解到很多成语的由来,诸多姓氏的衍变,还有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魅力。尤其是《诗经》,在我们看来是商周时期的一面镜子,好似阳春白雪。其实春秋时期的《诗经》,可以是诸侯之间周旋试探的说辞,也可以是仆人之间聊天的谈资,可甜可咸,相当贴近生活。
春秋时期混乱的天下,和当今世界颇有相似之处。我们的老祖宗们早就经历过,也留下了很多有智慧的生存发展之道。《了不起的春秋》不仅可以带小读者们了解过去,还能激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