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细心的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对于春秋五霸会有疑惑。明明在读初中时历史书上的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和晋文公。但是上了高中后,怎么这春秋五霸又变成了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阖闾和勾践。#春秋五霸#怎么上了个高中,这历史人物还能大变活人不成?春秋五霸的候选人太多,众说纷纭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在不同的书上写的春秋五霸是有很多版本的,而提名候选人可不仅仅是这几个人,要多得多:除上历史书上说的这七人,还有晋悼公、吴王夫差等,还有把夏朝商朝的人拉进来的,比如把夏朝的昆吾、商朝的大彭、豕韦与齐桓公和晋文公并列称为五霸的。可以看得出来,除了获得默认资格的齐桓公和晋文公,另外三个位置花落谁家是众说纷纭。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要解答这个问题,要回到最本质上,究竟什么是霸主,为什么会有出现霸主呢?霸主,伯也,率诸侯朝天子,兴复中国什么是霸主,班固曾经解释说道:“昔三王之道衰,而五霸存其政,率诸侯朝天子,正天下之化,兴复中国,攘除夷狄,故谓之霸也”“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帮圣人与之,非明王之法张”由此可见,那会的霸和现在的霸意思差异很大。霸主并不是称霸,而是要延续三王之道,率领诸侯为天子服务,要兴复中国,对抗夷狄。所以这里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为天子服务的,肯定是要获得天子的任可,二是要攘除夷狄,所以是要对外取得胜利的。为什么需要霸主到这里,又有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既然有天子,为什么这会需要霸主,起码三王五帝时没听说要有一个霸主来承担兴复中国,对抗夷狄的责任。所以在整句话中,有一个前提不能忽略。那就是三王之道衰,也就是现在的天子称不起三王之道。为什么西周旧制日渐势衰,我在之前的文章有写过,大家可以参考。读书笔记——西周的制度导致国家越来越弱,与诸侯各国较量失败。诸夏各国面临着外忧内患,需要有人来主持大局。所以这个人不仅仅需要前面两个前提,天子任可,能够攘除夷,自身是需要能立得住的,既要有实力,又能代表三王的,大面是有道德规范的。所以霸主体制是因为当时西周原有的礼教崩坏,同时又面临着外患的侵扰。而在这种情况下,周天子却并不是一个靠谱的领导,有着能带领大家的领导能力的人。于是这个环境下,需要霸主。什么样的人能成为霸主通过前面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成为霸主的一些基本条件:1、国家够强2、没有原则性的道理问题3、被天子认可4、打败外族所以从这种逻辑下可以看出,为什么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实质面名归,没有疑议。因为这四个条件全都满足,而其它几个候选人或多或少有些牵强的成分。比如宋襄公,道德层面没问题,又带领大家平定了齐国内乱。但是宋国毕竟不够强大,所以列入五霸多少有些争议。再比如楚庄王,国家够强没有疑问,但是楚国最开始自己定位蛮夷,显然打败外族这一点要求就显得楚庄王列入霸主中,太过牵强。栖说闲书:湖北人的进取心有历史根源,读《失败者的春秋》有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才导致众所纷纭,不同的人心里有不同的五霸候选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