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春秋航空疫情期间弯道超车的亮点与不足

锋谈慧语

修改于-09-:00来自雪球·北京

来自锋谈慧语的雪球专栏

年是疫情结束后的第一年,对于航空业来说,停摆了三年开始恢复运营,无论是航权谈判,还是资源保障,今年都注定是一个过渡年。这体现在:

1.国际航线的恢复进度缓慢,主要是航权谈判;

2.年初东南亚航线航班恢复慢,后来日本航线航班恢复慢,都是因为当地人力出现短缺,地面保障不足;

3.春秋航空今年飞机利用率不足,主要就是机长不够用。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各航司的中报也大体体现了这一点:

1.三大航和海航主要表现是大幅减亏;

2.吉祥航表现为扭亏为盈;

3.春秋你别看他盈利接近疫情前,实际上飞机利用率只有疫情前的四分之三。

今天我们来复盘一下春秋疫情期间的亮点与不足。

首先,大家有没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今年上半年飞机利用率这么低,春秋的利润却已经接近疫情前了呢?

在文章《春秋航空:我太不容易了》中,我大致回答了利润产生的原因,在那篇文章中,我们更多的是和其他航司的横向比较,那如果春秋和自己比的话,究竟比年好在哪了呢?

我们还是来看一组数据吧:

年上半年,春秋的国内航线单位收益是0.元,到了年上半年,国内单位收益是0.元,同比年上升了9.92%;

作为对比,

吉祥从0.47上升到0.50,上升了6.38%;

国航从0.上升到0.,上升了0.74%;

东航从0.上升到了0.,上升了9.19%;

南航从0.上升到了0.54,上升了4.25%。

有什么结论呢?这说明春秋的单位收益虽然在同行中是最低的,但是增速却是最快的!这背后是春秋的航网质量在大幅提升。

如果我们再细看另一个数据的话,结论会更吃惊:

年上半年春秋的国内ASK是亿座公里,年上半年国内ASK是亿座公里,同比提升了42%!

这说明国内时刻相比年数量上有了大幅提升,结合前面单位收益看,平均质量也是大幅提升,量价齐升,春秋疫情三年弯道超车,收获丰厚。

看完了ASK与单位收益,我们再来看飞机利用率:

年上半年飞机利用率是11.19小时,今年上半年飞机利用率是8.11小时,每架飞机少飞了3小时,只有原来利用率的四分之三,未来还有30%的提升空间,这里反映出疫情期间的一个亮点和一个不足:

亮点在于飞机数量的增长,年上半年只有飞机86架,今年上半年已经增长到架,增幅39.53%,由于引进了多架座的ANEO,所以实际座位增速应该还要更高;

不足在于,飞机弯道超车的同时,机长并没有与之匹配,这才造成了现在利用率低的局面。之所以出现机长缺口这么大,背后是公司为疫情长期化在做准备,毕竟机长的薪酬都是百万级别的。

今年春秋的业绩,恢复速度超越市场预期,但同时股价下跌也超越了市场预期,这背后有两个原因被市场所诟病:

最大的诟病是行业定增。本来春秋航空是不用定增的,年定增预案刚抛出的时候,很多人就表达过反对意见,但是公司基于底线思维,还是坚持定增。结果定增刚落地,政策就度大转向,今年利润大增,现金流大回血,公司现金储备充沛,却因为批文因素和机长因素,不能快速引进飞机,事后看,当时的定增是错误的决定,这也造成了今年股价市场的抛压;

第二个被诟病的航空业疫情三年的巨亏,春秋航其实还算好的,毕竟年有轻微盈利,但是年的亏损现在回头看就有点不应该了。当年春秋本部是盈利的,却因为给日本子公司投资了高达7个亿,造成了当年的总体亏损。站在那个时点,毕竟看好日本子公司的未来,追加投资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出资之后,最后又把日本子公司交给了日航,公司账面价值也直接计提为0了,从账面上看,相当于年追加投资的7亿亏光了,打水漂了。

回顾这些亮点与不足,在最关键最难突破的航网和机队上实现了超车,奠定了今后几年大幅盈利的基础;至于机长影响的只是短期的业绩,总归不是无法突破的硬性约束,明年就会大幅缓解,后年肯定就完全翻篇了;定增对股价的打压也是短期因素,虽然价格略低,毕竟还是真金白银交了30亿在账上,也谈不上大亏;日本子公司的投资,虽然账面上已经分文不值了,说不定后面日航经营好了,哪天给我们一个惊喜呢,就当先埋个伏笔吧。

展望未来,随着航权谈判的推进和资源保障的完善,未来国际线还会进一步恢复,飞机利用率也即将迎来大幅提升,春秋航空的盈利潜力巨大,确定性非常高。

没有完美的公司。得,是因为公司保守稳健,失也是因为公司保守稳健,正是因为公司这种保守稳健的风格,才让我们投资人持有的更安心。未来也许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春秋一如既往的保守稳健,相信公司仍将穿越风雨,越来越强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