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遗臭万年,方法之前在武王伐纣和商汤伐桀中讲过了,按照标准的流程做就行了;但如果想要流芳百世,那么立德立功立言,至少要做到其中之一。
其实春秋五霸的说法比较混乱,记载中至少有八位诸侯轮流称霸,可以称其为春秋八霸,为了显得亲切,也可以叫做春秋爸爸。他们分别是尊王攘夷的齐桓公、春秋大义的宋襄公、制霸中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复兴霸业的晋悼公、纵横江淮的吴王阖闾、称雄东南的越王勾践,因为东周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这八位诸侯先后称霸,基本可以把整个春秋时代的时间线捋顺了。
齐桓公尊王攘夷,既有实力,又有道德光环,首先称霸天下,上期我们讲了,但没有讲他的下半场,齐桓公晚年,管仲去世以后,齐桓公变得昏庸起来,因为没有处理好接班人的事宜,导致国家大乱,自己竟然被儿子软禁,活活饿死。
宋襄公最重春秋大义,依照当年对在世的齐桓公的承诺,帮齐桓公的儿子昭平定了齐国的内乱,以此成就了霸主之名,但他的灭亡也是来自春秋大义,他对敌人也同样讲信义,在楚国军队渡河过程中,明明可以击其半渡,打败楚军,却不肯袭击,他也是个要脸面的人,只不过,楚军上岸以后,宋军不是对手,宋襄公大败而伤,次年旧伤复发而亡。
晋文公,也就是公子重耳,宋襄公在世时也曾收留过当年的公子重耳,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把国家治理得大乱,重耳不得已流亡过多个国家,也有过躺平,也有过奋发,终于机会来临,他以62岁高龄,在别人退休的年龄,回国即位,经过几年的治理,使得晋国成为中原霸主,不过遗憾的是,他也只在位8年。
秦穆公也想称霸,秦国虽然在他的治理下强大了,但是他发现东边的晋国和楚国更强大,于是本着“柿子捡软的捏”的原则,扭头对西边落后的地区开战,很快称霸了西方,虽然也成就了霸业,总是美中不足,没有中原称霸,这也是很多史书中讲春秋五霸,却没有他的原因。
楚庄王即位,为创造一个成语,不惜混日子,三年如一日,然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向北方各诸侯征战,与晋国打仗的时候,晋文公感恩流亡时楚国曾经的帮助,于是帮着楚庄王创造了退避三舍的成语,也就是晋国后退90里地,客气完了以后,再重新开战,最终楚国按照顺序也称霸了天下,但楚庄王还是不忘初心,又问了问大禹治水后铸的鼎有多沉,有人说他想取代周天子,但也有可能就是为了创造“问鼎中原”这个成语。
晋文公死后,经历了晋景公和晋厉公,之后晋悼公以14岁小小的年纪即位,只用十年时间,复兴了晋国,晋悼公24岁称霸天下,5年后,29岁的晋悼公去世,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历史的长河!
接下来是最后两位霸主,但是要被一段间奏插曲隔开,下次就聊一聊这一段间奏!
《历史关键帧》,分钟通关年历史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