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作为周王朝的一个封国,在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我们所熟知的春秋五霸中,第一霸就是齐国。后面的战国七雄也有齐国的一席之地,可见齐国的实力之强。
齐国之所以这么强,与其国君的经略有方自然脱不了关系,况且人家先天条件就好。
齐国的首位国君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此人在兴周灭商的战争中居功至伟,于是便被封于齐地。
因为齐国地处遥远的东方,周王室又远在中原,对于东夷之地缺乏有效的管辖,所以齐国甫一建国便被周王寄予厚望。更何况首任国君姜太公还与周王室有姻亲(姜子牙是周武王的岳父)。
因此,出于管制东夷的目的,周王在分封之初便给了齐国在东方独有的战争权。
啥意思呢?就是周王室分封那么多诸侯国,实际上诸侯们是不能随意发动战争的(春秋战国时代礼乐崩坏不算),要听从周王室的统一调遣。简单来说,周王指哪,诸侯们就得无条件地打哪,就算让他们自残,诸侯们也只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这里就有了一个例外,齐国就可以不需周王下令而对周边发动战争,这相当于周王朝的第二中心。这也就极大的助长了齐国君臣的野心,为后来第一个跳出来举办各类诸侯会盟奠定了基础。
直到后来齐桓公上位,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正式带领齐国称霸诸侯。
齐桓公的爸爸齐僖公死后,由长子继位,就是齐襄公。但齐襄公由于政令混乱,逼得两位弟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纷纷逃往别国。齐襄公也在后来被自己的堂兄弟公孙无知杀死,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后自立为君,但很快又被杀死,此时齐国国君的位子有了空缺。
身在别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想赶回齐国当国君,最终是小白技高一筹继承了君位,也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能称霸源于他继承了国君之位,而继承国君之位的过程却是异常凶险,一步不慎可能就是杀身之祸。按理说,有如此经历的一个人应该会对自己身后事有一个很明白的安排,以避免自己的儿子们再为争位而自相残杀。
可是偏偏没有,齐桓公晚年,尤其是管仲死后,变得异常昏聩,这就直接导致了其死后儿子们争权夺位的激烈斗争。
这些儿子又称为“五公子”,五位公子还都先后当上了齐国国君,足见齐国在这一时期有多混乱,齐国的春秋霸业也就在这种剧烈的内耗中分崩离析了。
那五公子光顾内斗了,他们的爸爸齐桓公的身后事是怎么办的呢?
据史料记载,齐桓公病重后儿子们的争斗就开始了。公子们为了专心斗争,便在老爸齐桓公的住处四周筑起高墙,将齐桓公围在里面。争斗之酣,竟然忘了给老爸按时送饭,以至于让一代霸主活活饿死了。
齐桓公死后,儿子们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胆大。不想着为老爸办丧,只顾相互倾轧,以致齐桓公的尸首就在住处横卧了67天之久,滋养出的蛆虫爬得满屋都是,甚至开始向屋外溢出。
齐国宫闱中的荒诞不经,早让诸侯看在眼里,甚至连宋襄公这样的小国之君也发出了“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感慨,可见当时齐国国力还不如宋国强,事实上五公子中公子昭就是宋襄公扶上去的,真是可惜了一个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