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以“醒狮”题材的舞剧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
即将开票,敬请期待!
演出信息
坪山大剧院“剧舞春秋”系列
舞剧《醒·狮》
演出时间
5月28日(周六)15:00
5月29日(周日)15:00
演出地点
坪山大剧院大剧场
即将开票,敬请期待!
广东醒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
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及粤西地区。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
舞狮造型
醒狮着重“神似”,其外形分为两部分:狮头和狮被。
醒狮需要两人配合完成,一人舞狮头,一人披着狮被舞狮尾,舞狮人一般上穿白色文化衫(圆领T恤),下穿灯笼裤,如今也有特制的彩色狮裤和狮靴。
醒狮重在狮头,舞狮头者马步着地,举着狮头起舞。狮身用彩布连接而成,称为“狮被”。
舞狮尾者盖着狮被,配合狮头完成行走及其他动作,两人配合默契,才能将狮子舞得活灵活现。
狮头
狮头主要有狮角、额镜、眼睛、鼻头、鼻子、狮口、狮须、獠牙、毛发、纹饰各部分。醒狮狮头额高而窄,眼大且能眨动,口阔能张合,鼻塌且大,有一对尖锐的獠牙。最独特的在于狮头上扎有一只角,这个角一般用铁线扎作而成,以前是狮子攻击对方时的有力武器。
*图片来源“广州非遗”
舞狮人根据醒狮的动作和表演的需要,可以拉动狮头内部的机关绳索,从而控制狮子眼帘的张合和耳朵的摆动,使得狮子更加生动活泼。
舞剧《醒·狮》中所用到的狮头,都由已有多年历史的佛山“黎家狮”扎制。
*舞剧《醒·狮》所用白金狮头狮头扎作
狮头扎作综合了绑扎、糊工、着色、图案、装饰等工艺,过程十分复杂。大致分为四大工序,即扎、扑、写、装,具体又可分为一千多道工序。
黎家狮自清代道光年间开业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黎家亦是佛山唯一的六代扎狮,从未间断的家族。
据记载,黎氏太公黎辉振为避战乱,从江西迁来佛山落户,在石路铺(今纪纲街),开设以扎作狮头为主业的店铺,取名号为黎祥新。次子应坚随父学艺,继承祖铺,并传艺给儿子显銮,显銮生有永龄、永华、永杰,三子亦先后随父学艺,均为黎家狮第四代传人。
*舞剧《醒·狮》所用白金狮头,由佛山黎家狮扎制
20世纪30年代后期,佛山沦陷,黎家狮仅余黎永华位于福贤路水巷口(现福升商场位置)黎祥泰狮头店继续经营。建国后,黎永华儿子黎伟,女儿黎婉珍,亦先后随父母入厂学艺,成为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在家族的熏陶下,黎婉珍女儿周嘉欣从小向母亲学习狮头扎作技艺,成为佛山传统狮艺黎家狮的第六代传人。
“历史悠久,款色最优,用户满意,买过回头”,是老顾客对黎家狮头的评价。
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
即将开票敬请期待!
THEEND坪山大剧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疫情防控不松懈
坪山大剧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各项防疫工作:
对剧场各空间开展每日消毒、通风等工作;
对所有工作人进行核酸检测,按照防疫要求上岗;
对所有观演观众严格查验要素报备、健康码,做好体温测量,要求观演全程佩戴口罩等工作。
请各位观众配合剧院防疫工作,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观演环境。
近期精彩演出推荐开放·先锋·品位
坪山大剧院
(深圳·坪山·坪山文化聚落)
购票-/61
商务合作:-/61
业务合作:-/95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