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春秋 >> 春秋简介 >> 经学注疏及其影响

经学注疏及其影响

北京扁平疣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04/8812967.html

经学泛指先秦百家的学说要义,指注解经书的学问,但汉代罢黜百家后,特指《六经》或是儒家经典。经学是古代学术的主体,蕴藏着丰富深刻的思想,且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儒家经典一般是指儒学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但早期儒家经典并不止这些。春秋战国时期,六经已被公认为宝典。在西汉文景时期开始了献书和古籍收集,因文字、传述和解释体系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学派。武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于《乐》已无书,设立五经博士,诗书礼易与春秋五经从显学到官学,儒生以传习解释五经为主业,自此经学正式诞生,成为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六经演变到到宋代的十三经,历时一千多年,朱子所定的四书五经是在五经上增设了“四书”,朱子学繁盛使其成为了儒家经典最为著名的编订方式。经学研究主要是注疏经书,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意义等加以解释,但有些注因简要或年代久远,后人把为注再作解释称疏,注疏追求表达经的真正意思。经书内容难以理解且充满争议,但经书包括了解释宇宙秩序、政治道德规范、甚至日常生活等等一切准则,及其正当性来源,所以,研究经书是自汉代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活动。

经学研究是透过不可变更文本,来阐发可更动的注释,它等同于注疏人思想的发表与阐述,经典的神圣性往往由家法、师法观念衍生。与经典诠释的“道统”不同,“法统”象征着社会文化价值认同上取得合法性。古代士人要想施展抱负,在取得法统势力支持的同时,也要寻求道统上的立论依据,通过对经典这个互动媒介的诠释,来影响人们的认知取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