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春秋 >> 春秋简介 >> 公元前722年春秋起

公元前722年春秋起

公元前年,鲁隐公元年,为《春秋》的起始之年。

《春秋》为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整理修订,起自公元前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年、鲁哀公14年。孔子弟子将《春秋》补写至公元前年、鲁哀公16年,这一年孔子去世。

因为《春秋》写得太过简单,就像今天的新闻标题,寻常人根本看不明白。左丘明依《春秋》的体例写了《春秋左氏传》,也称《左传》,作为《春秋》的注解。《左传》结束于公元前年、鲁哀公27年,这一年鲁哀公卒。

将东周前半段的历史称为春秋,可能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春秋时期起于公元前年、周平王元年,止于公元前年、周元王元年,这一年是司马迁的《六国年表》起始之年。一说止于公元前年,这一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年,这一年三家分晋。

东周,周室暗弱,约束力下降,诸侯开始激烈地争斗。春秋也被称为是礼崩乐坏的时代。

我上班的地方有22层,我们在21层,每天最头痛的事就是等电梯。下班的时候,上面几层是很难等到电梯的,因为下面的人——有些9楼10楼的人都会坐着电梯上来,然后再坐下去。我们无法,只能也坐往上走的电梯,坐到22楼再坐下去。这样就苦了22楼的兄弟,他们只好走到20楼,或者再往下,然后也坐往上走的电梯,坐上来再坐下去。

什么是礼崩乐坏?这就是礼崩乐坏。大家都不讲规矩,各使手段。

韩非对历史阶段有一个精到的总结: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春秋之世,正是道德逐渐衰微,智谋逐步突显的时代。分界点,大概是宋襄公之死。宋襄公之后,至少在战阵之上,不再考虑道不道德,为了赢,可以穷尽一切手段。人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再将偷袭、暗算当作是不耻之事。

公元前年,周平王49年

鲁隐公元年,郑庄公22年

鲁隐公初摄政,为结好列国,三月和邾国在姑蔑会盟。

邾鲁宋

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元年,郑庄公将共叔段封于京邑,祭仲劝说,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且等着瞧。

共叔段不停地发展自己的实力,令西部和北部的城邑都听命于自己。

公子吕劝道:“国君究竟打算怎么做呢?你若要让位于他,那我就去事奉他了。你若不打算让位于他,就早点把他除去,不要让臣民起二心。”

郑庄公仍笃定地说:“不用,他会自食其果的。”

诸侯之子称公子,所以共叔段也可以称为公子段。公子吕,字子封,应该是郑武公的儿子。郑桓公死于公元前年,若是郑桓公之子,此时年纪就相当大了。郑庄公生于公元前年,不大可能有能参政的儿子,即便有也不敢这么跟郑庄公说话。

公子之子称公孙,后来有以公孙为氏的,所以都是姓公孙的,但祖上不一定就是一家的。郑国有公孙,齐国也可以有。

有公子公孙,就有王子王孙,只是以王孙为氏的少。

读《左传》最令人头痛的,不是文言文,而是那些名字。这时候的人,有名有字,有姓有氏——有的人氏还不止一个,再加上谥号,一个人有七八种称呼一点也不奇怪。这七八种称呼穿插在文中不同的地方,很容易将他们当作不同的人。一个人经常在你面前出现,你却始终对他有种陌生感。

这就是经常换马甲的恶果啊。

为不让大家对一个人产生是两个人、多个人的错觉,本文前后文尽量用同一个名字称呼同一个人。

共叔段准备充足后——这个准备的时间也是相当长了,从郑庄公元年一直准备到郑庄公22年——将袭郑,约定武姜为他打开城门。

公闻其期。

郑庄公连他们约定的日期都知道了。

到这时就知道为何郑庄公会那般笃定了。郑庄公在好弟弟和母亲身边安插了不知多少细作,二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脱他的视线。二十多年来二人竟然毫无察觉,就这水平也敢玩权游,简直儿戏。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公子吕率车两百乘讨伐京邑,京邑人叛共叔段。共叔段逃入鄢地,郑庄公伐鄢。五月,共叔段逃奔至共地,此后一直居于共地,所以公子段被称为共叔段。

准备二十多年的叛乱,虎头蛇尾,滑稽结束,没有闹出一朵浪花。

对这一段历史,《春秋》仅仅用“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记载。称郑伯而不称郑庄公,是暗指郑庄公对弟弟失教,不仅失教,还有意放纵。总之,郑庄公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些给你好处的人,未必是对你好。对共叔段直接称名,而不用字或其他称呼来称呼他,是指责共叔段不悌。称克,是说郑庄公和共叔段如同两个君主。

这就是所说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春秋》在行文当中加入了道德审视和褒贬,这样做有优点,也有缺点。

若没有《左传》《公羊》这些注解,后人根本看不明白《春秋》记的这些事。所以王安石讥讽《春秋》为断烂朝报,就是今人所说的新闻标题,不是没有道理。

郑庄公置母武姜于城颍(今临颍),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说完就后悔了。

颍谷封人(今登封)颍叔考,封人为地方主官,颍叔考为郑庄公出主意:挖一条地道,一直挖到泉水,在地道中相见,就不算违誓了。郑庄公照些办理,母子如初。

虽说君无戏言,但为母破誓也无可厚非。郑庄公这样做更像是一场秀,让世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守信之人。

共叔段之子公孙滑出奔至卫国。卫国讨伐郑国,郑国率领周王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讨伐卫国。郑国请求邾国出兵,邾国联系鲁国大夫公子豫,公子豫向鲁隐公请求出兵,鲁隐公不许,公子豫遂私自领兵会合邾国助郑。

春秋乱象已显。诸侯不听周王的话,大夫不听诸侯的话。

春秋时期-郑卫宋

七月,周平王让宰咺(xuān,意为光明、显耀。)送来了鲁惠公、鲁桓公之母仲子(即前文鲁隐公要娶的宋女)送葬用的助丧之物。

这次是个大乌龙。

按周的礼法规矩:

周天子死后要停灵七个月,这是为了诸侯都到场,那时交通不便,去人通知再加上赶来参加葬礼确实得半年。

诸侯死后停灵五个月,有同盟关系的诸侯到场。大夫死后停灵三个月,地位相当的人到场。

鲁惠公去年就死了,到今年七月周王的使者才来,鲁惠公早就入土了。仲子虽然身体不好,但现在还好好地活着呢,结果葬礼用的东西已经提前送来了。

纪国讨伐夷国。

纪国夷国

九月和宋国会盟。鲁国虽与宋国是姻亲之国,但在鲁惠公晚年两国刚打了一仗,鲁隐公摄政,修补两国关系。

周历与现在的农历

本章说:本文依《左传》《史记》。鲁惠公夺仲子之事来自《史记》,《左传》无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