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39.net/pf/a_4784155.html文/夏小忧说起童年噩梦,日本恐怖片《咒怨》绝对榜上有名,虽然距离第一次看《咒怨》已经很多年,但那些恐怖的画面却依旧历历在目,哪怕身处三伏天、仍能让人感到脊背发凉。这是恐怖片《咒怨》的成功,也是日本怪谈文化的成功。不过,日本的怪谈文化可不止于以《咒怨》为代表的恐怖片,像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小泉八云的日本民间故事集《怪谈》、风靡一时的游戏阴阳师(根据梦枕貘的小说《阴阳师》推出)、各种妖魔鬼怪题材的漫画......无一不是对怪谈文化的精彩演绎。宫崎骏创造的经典角色无脸男一、日本的妖怪,70%都来自中国?可以说,日本人几乎将怪谈文化、妖怪元素融入到了各个领域。怎么样,是不是被日本人对怪谈的执着惊到了?!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怪谈里的很多妖怪却并非出自日本本土,而是从国外“进口”的。对此,日本有名的“妖怪博士”水木茂就曾表示,“日本的妖怪,至少有70%来自中国,20%来自印度,只有不到10%是日本当地的。”70%都来自中国!那为什么妖怪文化反而在日本发扬光大呢?想来,国内这方面的书籍和影视作品都相对缺乏,或许是妖怪文化相对空白的主要原因吧。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下面那样让人心痛的时刻:一群参加动漫展的孩子,穿着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其中有不少孩子都将自己装扮成了妖怪的模样,但当有人问起孩子们装扮的是什么妖怪时,得到的答案竟然是:“这是日本的姑获鸟,我们装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多么令人震惊,姑获鸟、天狗、饕餮等,明明都是我们祖先创造并且书于典籍的妖怪啊,怎么到了年轻的孩子眼中,统统都成了日本的了!漫画展上孩子们的回答刺痛了素有“搜神馆主”、从小嗜妖如命的青年作家张云,他当即决定要写一本中国妖怪的百科全书、替妖怪们正名。为此,他花费了七八年时间,翻阅了无数的典籍,奔波于各家图书馆,还要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再进行分类整理,反复修改近20稿......诉诸了这么多心血,前后近十年时间,张云终于得偿所愿,写成了这本《中国妖怪故事》,书中一共搜集了种妖怪及其故事,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长、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绝对担得起“中国妖怪百科全书”这一称号。《中国妖怪故事》以妖怪名称加上相应故事的方式编写,按照妖、精、鬼、怪四大部,每个部分以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每段故事文末还列出了典籍出处,一来方便读者观览,二来也证实了故事来源的可靠性。另外,在书的一开始,张云还特地向我们普及了中国妖怪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悠长历史、何为妖怪、书写妖怪的书籍及时代背景、妖怪的文化输出和艺术加工(从中国到日本)等等,相信看完这本书,我们对“许多妖怪都属于日本”这一概念一定都会有所改观。二、妖怪文化并不等同于封建迷信提及“妖怪”二字,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将其等同于封建迷信,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对此,张云在书中解释,妖怪并不是简单的封建迷信,而是社会状态、人类心理、文明衍化之映射。妖怪这一群体之所以会产生,最早是因为科技不发达,古代人对自然认识不足,每当发生离奇现象,理解不了,也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只能将种种迹象归类于“妖怪”作祟,久而久之,便诞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妖怪。简单说来,妖怪只存在于人脑中,反映的其实是人类的深层次精神世界。而且,中国的妖怪文化还记录着社会变迁、先人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想象,是自身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存状态的综合展现。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将妖怪文化看作封建迷信,而是应该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的角度辩证看待,综合研究、总结、归纳,将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延续下去,让它终有一天能成为世界文化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说起中国妖怪文化的起源,最早可能要追溯到包括上古神话、原始宗教传说、地理博物传说在内的志怪故事(“妖怪”一词最早则出现在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晋文人干宝的《搜神记》一书中)。其中上古神话零星分散于各种典籍之中,比如《左传》、《国语》、《尚书·周书》等;原始宗教则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一旦人的行为不符合天意,就会出现妖灾,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妖怪文化的另外一个发源;地理博物传说则是由于科学的局限,人们在记载山川地理时掺杂了自己的想象,这其中就包括不少虚幻怪诞的东西。不过,专门记载中国妖怪最早的书籍还要数《白泽图》,在此之前,中国妖怪文化大多局限于人们的口耳相传,以及零星分散记载成各类文字而已。但很可惜,《白泽图》如今已遗失,只有零散的内容在《淮南子》等典籍中被记载。此后,有关妖怪的记载常常散见于各类史书、文学作品之中,如《春秋》《楚辞》等;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算是中国妖怪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了,它是以地理博物体形式出现的志怪书籍开山之作,不仅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志怪经典,还因其庞大的妖怪记载而成为妖怪文化独一无二的资源宝库。三、妖怪故事反映的往往是现实世界的悲与喜、善和恶妖怪故事之所以得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一如既往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必然是有其原因的,对于这个原因,张云在书中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他在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文化时说:“这一时期妖怪的现实性和时代感都大大增强,开始融入百姓的现实生活,或者干脆由现实生活脱胎而出,反映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混乱以及人民群众遭受的苦难,充分体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以及内心追求。”比如这个时期诞生的《搜神记》,记录了古代民间关于鬼怪、奇迹、神异以及神仙方士的传说,也有从正史中摘录的记载祥瑞、异变等内容。这其中很多故事主角都是妖怪,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当然啦,在妖怪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寄愿望于妖怪故事的远不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后来的《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家喻户晓的名篇,虽然写的是妖怪,但传达的却是现实世界人们的悲与喜、善和恶。也因此,这些作品才能流芳百世,被视为妖怪文学的绝响。《中国妖怪故事》里收录的很多故事就能证实这一点。比如《烙女蛇》,讲述的是唐朝某县丞胡亮家的故事,胡亮跟从都督讨伐撩人,得到了一个头领的小老婆,胡亮非常喜欢,把她带到县里娶作小老婆。原配贺氏很不爽,怎么看这个“狐媚子”都不顺眼。终于有一天,贺氏等来了机会,胡亮有事不在家,贺氏用烧红的钉子烙瞎了小妾的双眼,绝望之下,小妾上吊自杀了。后来,贺氏怀孕,却生出了一个怪胎——一条没有眼珠的蛇,实在是骇人。惊恐之余,贺氏慌忙去问禅师。禅师告诉她:“你曾用烧红的钉子烙瞎了一个妇女的眼睛,你太狠毒了,所以老天爷就要惩罚你,这蛇便是那妇女变的,你只有好好喂养它,才能免除为难,否则,就要大祸临头了。”从此以后,贺氏每天好生喂养这蛇,但又不敢让丈夫胡亮知道,所以只得每天把蛇藏在衣服里、被子里。有一天,贺氏不在,胡亮打开被子,被里面的蛇吓了一跳,提起刀就把它给杀了。于是贺氏双目失明。这个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做人不能太歹毒,否则一定会遭来报应。事实上,很多妖怪故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寓意。四、日本妖怪文学成形于中国唐代的文化输出既然妖怪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那又是怎么跑到日本,并被日本人当作专门的学问加以研究的呢?这事还要从唐代说起,当时,一支支遣唐使队伍以及民间文化交流,给日本带去了中国悠久的志怪典籍和传说,日本人就将这些“madeinchina”的故事与自己国内的文化传统相互融合,久而久之,便成就了日本如今的妖怪文化和妖怪文学。而日本有名的“百鬼夜行”也同样来源于中国,这在《中国妖怪故事》中,张云也出了较为详实的“证据”:《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这讲述的是上古时期,黄帝的元妃嫘祖去世,黄帝让妃子嫫母负责指挥祭祀相关的事宜,并封嫫母为“方相氏”,后来,方相氏便一直负责国家的各种祭祀、驱疫活动,更成为了驱邪的象征。方相氏的驱鬼仪式从周代开始便流传了下来,到了唐代最为兴盛,当时的日本人看到驱鬼仪式上,方相氏面目丑陋,身后还跟着很多鬼怪,就认为他是大鬼头,所以就把方相氏为首的驱鬼队伍称作“百鬼夜行”,后来便衍生为统指所有的日本妖怪。日本最早的妖怪文学是年成书的景戒的《日本灵异记》,到了9世纪末、10世纪初,日本诞生了第一部典型的妖怪题材小说《竹取物语》。不过,日本妖怪文学能够引起世界瞩目,还要归功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爱尔兰裔日本女婿小泉八云(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他的《怪谈》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小泉八云也因此被称作日本新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之后,由于芥川龙之介等作家在作品中广泛使用妖怪题材,进一步使日本妖怪文学登上文学殿堂并占据重要地位,芥川龙之介运用妖怪题材的作品有很多,比如《地狱图》、《河童》、《黄粱梦》等。二战之后,日本妖怪文化更是开始了多元化发展,领域包括书籍、电影、动画、漫画、游戏......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妖怪通俗小说早已成为日本妖怪文学的主流,“妖怪”也已经是日本的文化象征名片之一。但诚如张云呐喊的一样,因为《中国妖怪故事》的诞生,希望国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