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重要的明朝史籍,两次逃过清朝毁书之劫

作者:我方团队覃仕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记录史实,可以借古讽今,历朝历代都注重史书的编篡。中国最初严格意义上的史书为《左氏春秋》,它是以年、月、日的先后顺序排史实记录历史的。人们因此称《左氏春秋》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汉司马迁一出,别出心裁、另造机杼,以人串史,创制出了纪传体史书,可以说是义例有别,自成系统。但是,无论是编年还是纪传,它们在记录历史事件方面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编年体以年为经,按年度进行记述,但往往一件事情会持续好几年,因此会导致记述上不能连贯。纪传体以人为纲,某一事件会因多个传主参与,而被割碎在多个列传篇目中。人们不但有窥一斑而难知全豹之感。因此,南宋人袁枢因事命篇,将《资治通鉴》全部卷的内容、年的历史改编为个以事件标目的专题,全书缩减为42卷。因各专题记一事之本末,冠以书名《通鉴纪事本末》,创立“纪事本末”体例。“纪事本末”体例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继《通鉴纪事本末》之后,接连诞生了十几种纪事本末体史书,它们前后连贯,也如“二十四史”一样形成了一套通史体系。《明史纪事本末》便是众多纪事本末体史书中史学成就最大者之一。《明史纪事本末》的编著是顺治年间担任浙江提学道的谷应泰。谷应泰平生“肆力经史,于书无所不窥”,极其推崇袁枢创立的纪事本末历史体裁。其生活在明亡清兴的年代,痛感明事湮灭,立志写出一部贯穿始终的明代纪事本末体史书。在浙江提学道的任上,他的时间充裕、才情正旺、财力雄厚,便着手编撰。原本,谷应泰也想向自己的偶像袁枢学习,只编不撰,即根据别人写好的史书,以事为纲,进行有机地分解、结合。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象高岱的《鸿猷录》、范景文的《昭代武功录》等书,都成了他拆分的对象,除了小部分稍作改动外,大部分是全盘照抄。可是,抄到了天启、崇祯两朝的历史就抄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这两朝的史料成书少,难找得到合适抄用的书。那么,要编成完整的有明一代的历史事件,就必须靠提笔创作了。尽管谷应泰收集有许多启、祯两朝的邸报,但这种创造性的劳动还是比较艰巨的。所以,谷应泰不惜斥以重金,邀请了浙江有名望的名士如徐倬、张子坛、陆圻、张岱等人加盟,终于合力编写出了天启、崇祯两朝历史。《明史纪事本末》因此得以在顺治十五年(年)顺利刊印发行。《明史纪事本末》以80个重要历史事件,记载了自元至正十三年(年)朱元璋起兵,至明崇祯十七年(年)朱由检自杀近年间的历史。80个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列成80卷,每卷后面都附上一段史论。该书刊行后,风行海内,谷应泰也因此名声大振。康熙朝的名臣称赞谷应泰“已足同班、马千古”。后人因此称谷应泰为清代文苑第一人。不过,也有人指责《明史纪事本末》内容缺略过多,比如说,明与后金的关系的史实就极其简略,很多地方是避而不谈,或略而不详,对清军的暴行更无一字提及。则从这个角度来说,谷应泰缺乏了史家“秉笔直书”的精神,《明史纪事本末》算不上一部良史之作。其实,这正是谷应泰的聪明之处。《明史纪事本末》比钦定《明史》早八十余年刊行于世,《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洋洋洒洒二百八十万字,又何尝有一语提到明与后金的关系?又何尝有一字涉及清军的暴行?正是由于谷应泰对这些问题的巧妙回避,《明史纪事本末》才得以刊行,并且躲过了清廷的文字狱之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处在幸与不幸边缘上的千古奇书。实际上,在清廷的严酷统治下,谷应泰还是险险因为《明史纪事本末》一书获罪。其原因,实在让人哭笑不得。本来,为了《明史纪事本末》可以流传,谷应泰把自己著史的立场定位在清廷一边,发表的观点也尽力维护清廷的利益,书中不但对清军的罪行避而不谈,对清帝也没有任何诋毁的地方。可是,他在第七十八卷《李自成之乱》中把李自成之死归功于明将何腾蛟,这让清朝统治者非常不高兴。要知道,清兵是打着“替明复仇”旗号的入关的,李自成也是被清兵从西安一路撵着打、到了湖北通山才离奇地死亡的。你谷应泰写李自成死于明军之手,怎么能彰显出清兵入关“杀贼”的大义呢?顺治十七年十二月(年1月),当有人把书中所记这一情节捅到了顺治帝那儿,顺治帝大为不满,马上勒令大臣查对原书。查对过原书,大臣们讨论说,李自成本来就不是死于清军之手,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如果硬要说成是清军所杀,其实反而会使朝廷陷于被动。于是,谷应泰侥幸逃过一劫。饶是这样,《明史纪事本末》一书也未能完全躲过政治磨难。清乾隆朝是中国古代文字狱的高峰期。乾隆此人阴险沉猜,性格乖舛,喜怒无常,是一个极其难伺候的主。话说,乾隆在登基前就读过《明史纪事本末》了,当时,他并没有发现有任何不妥之处。他还称赞谷应泰著史叙事完整、详略得当,而且每卷所发的史论“文颇佳”。可是,到了乾隆五十一年(年),四库馆臣在大张旗鼓地编撰《四库全书》期间,乾隆重读《明史纪事本末》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即谷应泰在写山海关等战役时,着力叙述了吴三桂的表现!这、这怎么可以?!这么写,明摆着会误导后人,后人会认为李自成战败,是败在吴三桂之手,“而非败于本朝”。乾隆帝不高兴!不过,谷应泰坟头上的草已经青了又黄、黄了又青,都不知生生死死多少茬,没有什么好追究的了。乾隆帝只好悻悻作罢,命令军机大臣详查《开国方略》所载“入关杀贼”实事,将书中相关情节改写,“以昭正论信史”。不管如何,《明史纪事本末》总算是有惊无险地两次躲过了文字狱的劫难,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明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史籍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