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这个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春秋》。《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因其“绝笔与获麟”而得名),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那么春秋三传与春秋又有什么关系呢?上面我们说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很多内容晦涩不明,所以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春秋》属于“经”)。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又名《穀梁传》)。下面让我们分别对这三部书了解一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公羊传》《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谷梁传》(《穀梁传》)《谷梁传》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俶(亦名谷梁赤,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