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梅伯被炮烙极刑,那么历史上

《封神演义》虽是神魔小说,但是大体上并不如《聊斋》瘆人。然而电视剧里有一段却堪称恐怖,所以一直记忆犹新,那就是炮烙梅伯的那段情景。历史上是否真有梅伯其人?梅伯是否真的被炮烙?由于最早的甲骨文记载也刚刚出现在商朝,而且对于事情的描述非常有限,所以这段历史就非常模糊,只有依靠其他典籍来寻找答案。纣王妲己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宋濂《梅府君墓志铭》:梅本子姓,其先梅伯,为殷纣所废。屈原《天问》“梅伯受醢,箕子佯狂?”“比干何逆,而抑沈之?”很多文献都记载了梅伯相关的事情,其中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屈原的《天问》。屈原(约公元前—公元前年),是春秋末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所处时代,是周朝春秋战国的春秋末期。屈原的生活时代比司马迁早约多年,和周武王封梅氏,虽然相隔多年,但是也可以说是在同一朝代,而且这是距离事发当时最近的一个陈述。屈原天问另外为大家带来端午节日的屈原,他心系家国,所著的《天问》,是针对历史事件对天发问,起到法人深省的目的,古人对天都非常敬畏和虔诚,何况正直的屈原,他应该不会对天撒谎。综上两点,我个人认为屈原的话比其他的资料可信度都要高一些,所以梅伯其人及其被纣王所醢都是真实历史。梅伯的身份梅伯是商朝文丁的弟弟,所以姓肯定是商朝国姓“子”。商朝是奴隶制社会,贵族是统治阶级,梅伯是王族,相当于后世的王爷。梅伯在奴隶社会时期,早已脱离“禅让”的传统,皇室成员和集团对于王位的争夺一直很激烈和残酷。得了王位的君王为了安抚这些皇室近亲,也为了维护对全国的统治,大搞封地,在全国封了数十个同姓诸侯国,让他们去做这些诸侯国的“王”。同时设立了三种爵位:侯爵,伯爵,子爵。文丁将弟弟梅伯封到古梅国(今安徽亳县梅城集),爵位为伯爵,所以就称呼他为梅伯,这里的“梅”是国名,“伯”是指“伯爵”。同样的道理,帝乙的弟弟箕子,当时箕子封到的封地是“子爵”等级的箕国,所以名叫“箕子”;纣王帝辛的哥哥启,被封到现在的山东梁山的微国,子爵,所以叫微子,同时微子也是微姓的始祖。微子纣王为何炮烙梅伯比干、梅伯、箕子三人都是商朝国王的直系近亲。论辈分,三人中梅伯最高,他是文丁的弟弟、比干和箕子的叔叔、纣王的叔祖父,爷爷级别的人物。当年帝乙选储君的时候(当然当时没有这个名称,按照现在的话来讲叫选太子),有两个人选,分别是微子和纣。但是当时将就的是先嫡后庶,先长后幼。虽然微子启是长子,但是母亲生他的时候还没有转正,所以微子算是庶出,这点就尴尬了。梅伯辈分高见识广,也看出帝乙欣赏微子启的贤明宽容,所以在朝堂上大力支持微子启为储君,同时拥护这个决议的还有比干和帝乙的弟弟箕子。但是梅伯、箕子等人的主张遭到了丞相商容等人的反对,商容认为不能紊乱朝纲,祖宗之法不能变。由于反对的人多,帝乙还是立嫡子纣为太子,把庶子启封到微国了事。立储之争就这样结束了,但是纣王由此便恨上了梅伯、比干、箕子等人。纣王即位后,荒淫无道,宠爱苏妲己(相传妲己父亲是冀州侯爵苏护),梅伯等一批大臣就“死谏”,纣王和妲己对梅伯恨之入骨,就狼狈为奸,绞尽脑计,设计出“炮烙”酷刑。炮烙是空心铜柱,上面分上中下三道门,里面用木炭点燃将铜柱烧红,然后用铁链将梅伯捆绑在铜柱上。梅伯死后被斩成肉酱,纣王惨无人道把肉酱强分给在场的大臣们吃。炮烙同时,《封神演义》中东伯侯的原型九侯,将女儿(姜皇后)许配给纣王,由于九侯女不喜欢纣王打的荒淫,被纣王杀害,同时还迁怒于九侯,将九侯醢杀,也就是制成了肉酱。至此,《封神演义》中梅伯被炮烙的来龙去脉就一清二楚了。后来姬发攻占朝歌,念梅伯忠义,继续将梅国赐予梅伯后人,世袭爵位。梅国后人感念祖先,就改国为姓氏,从此“梅”姓出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