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付截教,阐教西方教人道教竟然结成

曾浩品封神第二十三篇:到底是哪三教佥押封神榜?(上)整部封神演义前前后后共提到过八个教(阐、截、道、佛、儒、西方、人道、清徽),又分别给出了五种不同的“三教”解释,教派之多,观点之繁,真心让人难以理解作者到底想构建出什么宗教框架。五种三教观点如下:(阐)云中子:道、截、儒(本)正文观点:阐、截、人道(截)赵公明观点:儒、佛、道(阐)广成子观点:儒、道、西方(人道)太上老君观点:阐、西方、人道关于“三教”观点,似乎在许仲琳老先生看来,“三教”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一会儿说是道、截、儒,一会儿说是阐、截、人道,一会又说是儒、道、西方之类的,根本没个定数,没有提出一个确定的概念。所以,最好不要拼命去纠结什么“三教”问题,这只会让人进入罗网,剪不断理还乱。值得庆幸的一点是,许仲琳先生写教派还是很讲究章法的,有逻辑可循。根据已有内容大致可以推断出一个结论:“三教”不是定数,而是具有极大伸缩弹性的变数。只要八教中任意三个教出现,那它们都能称之为“三教”。而佥押“封神榜”的“三教”就是八教中的三个。所以,要想知道是哪三教佥押“封神榜”,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具体分析找出这三个教。一种主流观点说,佥押“封神榜”的三教,乃是阐教、截教、西方教。诛仙会战、万仙会战时都有提到“三教”,其目录一个是“三教会破诛仙阵”,一个是“三教大破万仙阵”。该观点大致从是这两件大事出发论证。自然,这种观点与之前第五种太上老君的观点类似。阐教、截教、西方教真是佥押“封神榜”的三方吗?当然不是!其实,这种说法它本身就有致命的缺点,根本不值得相信。他们连“三教会盟”的意思都没搞懂,怎么能信?“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春秋时代,一些较小的诸侯国为了抵御大国侵略,而进行的联合作战。一些大国则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胁迫其他小国加入自己的阵线,都曾会盟。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会盟有秦赵会盟、召陵之盟、葵丘之盟、践土之盟等。明白了这点我们就清楚,会盟最大的作用就是抵御敌人,进行联合作战。阐教、西方教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为了对付截教,怎么可能还会和截教结盟?截教明摆着是敌对的一方,我们用脚底板想想都知道。因此,“三教会盟”指的是阐教、人道教、西方教三方,而不是什么阐教、截教、西方教三方。截教是要对付的一方,绝对要排除在外。可以说,这种观点犯了两个错误:一、理解错了“会盟”的意思,二、它不应该用诛仙会战、万仙会战作为文本依据去推理,如此一来反而把原来正确的截教给排除了。其实,西方教的接引、准提确实对封神榜定立的方方面面非常清楚,但他们只是封神的参与者,并不是“封神榜”的最终佥押者(没有资格主管封神大事)。接引、准提道人了解封神是肯定的。两人曾多次在封神大战中现身,招揽门徒。尤其是最后的万仙会战,接引道人更是凭借法宝乾坤袋收尽三千红尘之客。由于太过熟悉封神,准提、接引甚至摸索出了一条收人法门:每到截教门人要被咔嚓时,准提、接引就会跳出来宣称,此人在封神榜上无名,与我西方有缘,于是准提、接引就大摇大摆把人带走了。当然,也有阐教搞不定的时候,准提也会跳出来开打一番,然后把人收拾服帖了领回家。如果不了解封神的方方面面,不了解其中的人物事件,接引、准提怎么能在杀人与救人的刹那间出手?能将其中的时间拿捏的如此之准,必是局内人。但是,书第八十四回,鸿钧道人亲口说出了“三教”定立封神榜的秘密,完全可以佐证西方教没有佥押“封神榜”。鸿钧先是说:“当日三教共佥‘封神榜’,你何得尽忘之也!名利乃凡夫俗子之所争,嗔怒乃儿女子之所事,纵是未斩三犼之仙,未赴蟠桃之客,也要脱此苦恼。岂意你三人乃是混元大罗金仙,历万劫不磨之体,为三教元首,为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邪欲。”鸿钧老祖训话时,接引、准提道人都在一旁看戏。但是,鸿钧的话语较为严厉,明显是针对三个徒弟说的。西方来者都是客,鸿钧纵有不满也不会出言怒斥,而应该是好言好语,不会轻易发怒。话语中,关于佥押“封神榜”这等大事,鸿钧有训斥通天教主贪恋名利,妄动无名,有对老子、元始天尊联合对付自家师弟的不满,但就是没有提到一句西方教主,完全把西方教排除在外。排除了西方,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