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为啥不叫冬夏关二爷到底看的是

宁衰人历史轻松读物

日常分享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趣闻解读。

目前已有《历史穿越假设》系列、《乱炖中国史》系列。

其实这篇是给《乱炖中国史系列-东周篇》做个先锋。

l大概先说一下东周的大致背景。

我们在西周篇的时候,也聊了周幽王那个调皮蛋,搞了“烽火戏诸侯”后,周平王继位。当然也打不过西边的外族。然后干脆心一横,公元前年在晋、秦、郑等诸侯的护送之下东迁,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

l为啥叫春秋呢?

其实原因挺简单,这名字是后面起的,是因为记这段历史的史书叫《春秋》。

现存的《春秋》是鲁国的历史为线索,反映了整个周王朝的大事。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一本书而命名的时代。

那么问题来了,《春秋》何以为《春秋》为何不叫“冬夏”呢,其实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内容。

l要聊这个问题,就要先说说这本史书的来历。

公元前年,周王朝的诸侯国鲁国的史官们开始修史。鲁国所流传下来的《春秋》,其他那些二货们天天打的你死我活,要么没心情写书,要么写了,但打仗又打没了。鲁国是老实孩子,记载了下来,所以,“鲁兴春秋”。

其实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在修史,而且扎堆的都叫春秋。孟子说:“吾见百国春秋”。不过,晋国的《春秋》,齐国的《春秋》都失传了。鲁国的《春秋》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

到孔子的时候,《春秋》只剩下鲁国的了。孔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番整理,有了孔子注解,同时还给自己弟子教了一遍。所以鲁国的《春秋》后世就流传下来了,并成了四书五经之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鲁隐公元年(公元前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年),共年的历史。

l这书都写了啥?

其实鲁国的《春秋》写得很简单,就是流水账,反正事情也就写个过程结果,比如:“赵盾弑其君”,“崔杼弑其君”等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只有寥寥几个字。这可难坏了后面的史学家,你特么好歹写个前因后果啊?

不过是以年月日、事件的形式记录历史,全书就一万多字,采用分条记录,故称之为编年体史书。

不过,看到这里宁衰人忍不住想插一句,一直很好奇一件事情,所谓:关羽灯下读春秋,不到一万字,而且还是流水账本,关二爷读了一辈子,这二爷是多寂寞一个人?细思极恐啊!

这《春秋》跟《史记》之后的纪传体史书都不一样。没有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也没有过程,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结果,基本上的内容就是:几月几日某某被人干掉了,几月几日张三跟李四吵架了。所以后世的历史学家其实考证起来难度很大。

当然,考证这事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咱们也就是个蹲坑读物,就不深究了。

主要还是聊聊为啥叫春秋,不叫冬夏的问题。

l为啥叫《春秋》不叫冬夏?

其实这是从历史问题又变成了一个科学问题,说起来也很简单。

早起人们对季节变化研究的并不透彻,周朝的时候农业科学也是起步阶段。人们对季节的了解只有春、秋两季,而不是“春、夏、秋、冬”四季,四季是后来才细化的概念。那时候人们都是钢铁直男,而且历法不是很健全,最初连“年”的概念都没有,大家只知道收获和播种的季节,只有植物草木荣枯的概念。

因此无论农业,畜牧业,游牧民族把草木的荣枯定为一个规律性时间周期,而农业民族的一播一收就是一个周期。

最早说“年”这个概念在《说文·禾部》中:“年,榖熟也。从禾于声。”所以古代年的本义就是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

所以,这个问题也就简单了,古代社会的兄弟们只知道春、秋两季。春秋二字也就代表了时间的流逝,随着后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才慢慢的细分出冬夏季节。一年两季才变成一年四季。

所以《春秋》之所以叫《春秋》而非“夏冬”,严格意义上说是知识面不够才叫这个名字。“春秋”其实“年”的代称

春秋这两字,在很多先秦文献中随处可见。

其实《春秋》这本史书,要按当时的意思理解,翻译成白话就应该是《XX年-XX年日记》

所以这就是《春秋》这史书的来历!

l大概说一下春秋时代的概况。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年。一说止于公元前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年,三家分晋战国开始。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二十四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总之这个时期就是个一个字:“乱”。

基本过程就是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争什么呢?就是争老大位置,号称要争霸天下,后来也就搞出来一个史称“春秋五霸”的五位大佬。

基本到春秋中期,大家打累了,过了一段比较和平的时期,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除了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打个不停。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然后这些诸侯国不太打仗了,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政变开始变成主流活动。

最重要的是,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实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历史转型。在春秋这个转型期,尽管夏商周以来的传统观念仍在人们心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普遍地发生着影响。周天子及其诸侯政治权威的动摇与衰落,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随之而出现的学术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间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又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某种改变,这些变化正是春秋时期思想文化转型得以实现的历史条件。因此“诸子百家”的产生,也是必然。

春秋这个时代的战争、事件也代表了很多华夏文明礼仪、习惯、制度的基石,思想的百花齐鸣也是我们华夏民族成为屹立世界的文明起点。因此下篇将详细的去聊一聊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

参考文献

孔子,《春秋》,中华书局,年

百度百科,《春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