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说的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五位君主,之所以称之为霸,说明他们在春秋时期的统治还是比较厉害的,那么是那五位进入“春秋五霸”在之列?目前已知的说法大概有7种,对比后有两位是无可争议地进入五霸之列,他们是齐桓公、晋文公,而秦穆公、楚庄王均有5次提及,至于五霸的最后一个席位,那人选就比较多了,宋襄公、郑庄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晋景公、晋悼公、吴王阖闾都有入围记录,那么就应题主的问题,来分析这无可争议的三霸他们都是谁?为什么无可争议?笔者以为有以下三位。
齐桓公—尊王攘夷
对比众多的版本,发现齐桓公都是毫无争议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在得到管仲之后,打出了当时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口号——尊王攘夷,什么意思呢,就是尊崇周王室为正统,以讨伐周边的戎狄为己任。会盟是以周天子的命令发布出去,遂国没有参加会盟,齐国便以不尊王命灭掉了遂国,还有谭国,当然了齐桓公不会仅仅以武力让他人屈服,还会有协调帮助的能力与德行,例如卫国,邢国,鲁国等都受到戎狄的侵略,他就帮他们打击戎狄的来犯,帮其国家重建。正是这样的举动,让诸侯国对他的态度从抗拒变为了服从,他能成为五霸之首似乎也没什么不对了。
晋文公—会盟天下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22任君主,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回国登基,他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重耳流亡过程中辗转八个诸侯国,受到过礼遇,也受到了冷眼和侮辱,最后一站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勉励重耳称霸诸侯,终于在六十二岁即位之后发奋图强,励精图治,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等国,晋被推为盟主。这也是晋文公霸业的代表事件。其实重耳之所以久久未登位,不是他没有机会,而是身体生理畸形,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他抗拒的原因之一。
《左传》:“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史记》:“共公十六年,初,晋公子重耳其亡过曹,曹君无礼,欲观其骈胁。”
那后来又怎么会改变呢?正是多年的流浪经历,看过太多的礼遇与白眼,让他知道强国才有话语权,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秦穆公—独霸西戎
秦穆公,是秦宣公、秦成公之弟,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先后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上面提及的帮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义渠和大荔,他们都是游牧出身,常常来个突袭,掠夺一番后就迅速撤离,虽然规模不大,都是常常这两个字,也给了秦人无尽的困扰,秦穆公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递进式征服,渐渐地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被秦穆公灭掉的有十多个。秦穆公四处搜求人才,百里奚,蹇叔,公孙支等,秦国开始兵强马壮,位列春秋五霸之一。